第五十一章 殿前军的编制(二合一)(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朱慈烺在南京京营驻地停留了两日,原本送往行宫的公文,也接到命令直接送到了军营。

李本深,胡茂祯,田雄,柏永馥四人虽然带了家丁,但他们招募新兵和军需供应,还需要兵部派人来组织和接洽,这些都是朱慈烺亲自安排的,京营他同样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不仅如此,四个新营的名字,他也亲自赐下了,分别是“武威营”,“武勇营”,“武耀营”,“武奋营”。

这个时期,明军的军队编制颇为混乱,京营,边军,地方标营,卫所各有一套体系,甚至还有地方将领个人喜好的影响,这使得各地方军队相互之间的配合作战,更加困难。

不过,各地方军队或多或少都参考了戚继光当初在北方的练兵方略,甚至就是战场军阵的布置,也能可以看到当年北方戚家军的影子,南方的军队同样如此,只不过因为作战任务不同,地理形势相异,双方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李本深,胡茂祯的统兵之法来自陕西边军,田雄是宣府军出身,柏永馥则是辽镇出身,他们各自领着家丁组建的新营,也必定各具特色。

而朱慈烺安排好南京京营重建的钱粮要事后,第三日便立即启程,赶往了南京城外的殿前军驻地。

路上休息的时候,他见史可法心里还是憋着事情,特地把对方叫到了边上。史可法现在因为马士英的针锋相对,已经成为了朝中的忠良之首。

现在,南京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朱慈烺并不希望这些主战且能做事,又颇有底线原则的大臣,和原本历史上一样负气退隐,使得朝中的位置被奸人所占。

“还觉得本宫重建锦衣卫不对?”朱慈烺看着这个倔强的大臣问道。

“臣不敢!”史可法微微弓腰,拱手抱拳回道。

“若是不敢,那你这个脸色,是摆给谁看的?”朱慈烺冷哼一声,随即又道:

“现在锦衣卫还没重建呢,周世显便能有如此成果了,若是今后重建,你觉得对于朝廷,对于北伐,对于大明中兴,没有更大的助力吗?”

“臣只是担心.......”史可法顿了顿,最终还是道:“到时候锦衣卫欺上瞒下,朝中人人自危,反而会坏了大事......”

“有本宫在,周世显有几個胆子,敢纵容锦衣卫做乱?”朱慈烺以完全不可置疑语气喝道,不过,他很快又收敛了情绪,幽幽道:

“史阁老,看来你是不相信本宫能够驾驭锦衣卫啊!”

“臣不敢!”史可法听到朱慈烺故意尊称他阁老,心中顿时一惊,回应得十分笨拙,但他顿了顿,缓过神来后,又立即道:

“殿下于危难间南幸,拨乱反正,乃是千古难得之圣君,但治理天下,当以德服人,才能四方归心,何须如此末端?”

“以德服人?”朱慈烺看着拱手抱拳,弓腰以对的史可法,随即又摇头笑道:“圣贤书上的话,史阁老难道没看全吗?哪个圣贤说过,单单是以德服人,不辅以威,不辅以利,能平定天下的?”

“......”史可法一时无话可说。

“事在人为,锦衣卫到底是本宫中兴大明的利器,还是祸端,终究还得看本宫如何是运用的。

就如同马士英,你史可法觉得很可恶,但对本宫来说,却是个可用之才,将来入阁的,可不仅仅是南京的官员们,到时候说不定,你也会觉得马士英有好的一面......”

史可法听明白朱慈烺这话的意思了,内阁不可能永远都是和他政见相同的人,甚至原本和他政见相同的人,也会因为某些事情反目,只是他依旧不能接受马士英那样的奸佞。

“臣明白了,锦衣卫之事,臣一定摒弃成见,至于马士英,臣也一定与他摒弃前嫌。”史可法虽然面上那么说,但心里依旧不认可。

“本宫知道你在想什么,此番也并非是要说服你,只是想让你安心做事,为国为民谋福祉。这世间,哪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朱慈烺叹了口气,然后苦笑道:

“所以,本宫才需要锦衣卫,才需要马士英,也需要你史可法,需要高弘图,更需要孟翁......”

史可法闻言,忽然感觉到了朱慈烺话中藏着的丝丝苦涩。但不等他说什么,朱慈烺便挥了挥手,示意继续前往殿前军驻地了。

重建京营,检阅殿前军,这些都是朱慈烺在登基之前,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这才能在登基的时候,确定下各部人马的任命,以示君恩。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南京城北面,殿前军的驻地。常登贵虽然也没有提前接到命令,但殿前军军纪严苛,军营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朱慈烺一行人在外围就被拦下了。

最终,一路通报之后,常登贵领着各营新任命的把总,亲自出营迎接,并向朱慈烺汇报了殿前军各营当前的建制情况。

“殿下,随军南下的三千多纤夫,还有最终走到淮安的另外两千多纤夫,以及南直隶招揽的三千多青壮,近八千兵马都已经完成重整,当前各营兵马暂不设置千总部,而是以司和局为基本编制。

殿下钦赐的天威中营,天武左营,天奋右营,天骑后营如今都已经基本组建完成,各营的营官暂时还没任命,但是各旗队,各局,各司都已经任命了暂领的军官。

这些军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臣和陈总兵麾下的军官和精锐甲兵,主要担任把总,百总,另外一部分是南下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各纤夫头领,主要担任旗总,少部分担任百总。”

在常登贵这个殿前军总兵官的一番调整下,各营都已经基本上搭建起了组织框架,只是最终的军官选拔,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殿前军下辖三个战兵营,一个骑兵营,从北京突围开始,跟着朱慈烺千里迢迢奔赴南京的主要将官,都得到了升迁,只是他们若是想要更进一步,还得在三个月后,经过朱慈烺的亲自考核。

这些军官和士兵虽然大部分都有战场经验,但是否具有领兵才能,朱慈烺得亲自看过,才能确定。

毕竟,营官,千总和把总级别的军官,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家丁就能胜任的。

“各营预备军官识字的情况如何,还有兵书看得怎么样了?”朱慈烺听完常登贵的汇报,随即问道。

“戚少保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还有《练兵实纪杂集》,南京周边能买到的,都已经买了,现在就是大伙都不怎么认字,许多训练的细则,都是靠以往的经验。”常登贵又拱手抱拳道。

这些书籍在明末十分流行,各处都能买到,特别是大明的武官,凡是识字的,都会买一两本来读。

朱慈烺听罢,点了点头,随即又命令道:

“军官认字的事情一定要尽快,除了军官任免的具体要求要全部通知到位之外,再弄一个排名,以一旬为限。

预备军官的那些人,若是排在前面五名,无论等级,都有机会在三个月后,直接面见本宫,若是最后五名,最终无论如何,最高只能升到旗总,同时还要罚三个月军饷。”

“喏!”常登贵拱手抱拳,对朱慈烺的命令没有任何质疑。

朱慈烺当下首要解决的,还是军官的培养和任命问题,这也是为了确立自己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这个时候,爵位只是唬人用的,虽然按照功劳,常登贵和陈福都可以封一个国公,但实际上不能那么用,否则今后立了功,就没法再加封了。

“另外,士兵先训练最基础的队列和体能,个人技艺训练也加紧,先让他们听得懂军号鼓声,剩下的后面各级军官选出来之后,再展开训练。

具体的训练,你们根据自己的战场经验和兵书所记载的展开,记住,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三个月内,本宫必须看到他们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喏!”

朱慈烺前世虽然受过现代军事训练,也学习过不少兵法,但他所处的时代和明末距离太大了。

这个时期,还是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时代,骑兵也仍旧是战场之上的最强军力,朱慈烺后世学的那一套,不能说完全没用,但许多东西确实毫无用武之地。

毕竟,任何练兵,用兵之法,都是需要和士兵的素质,武器装备相联系起来的,而实用性极强的戚继光兵法无疑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也是当前大明最为成熟有效的练兵之法。

朱慈烺打算以此作为基础,将招募来的那些纤夫和京营挑选出来的青壮,练成麾下的第一支强军,然后再结合他后世所学,以及对这个时代军事变革的前瞻性,对军队进行改良,其中包括了标准化,体系化训练士兵,培养军官,建立训导部队......

当然,“大明皇家军官学堂”的建设,后续也会逐步展开,现在还没有建立的人才基础。

南京朝廷当前的财力,还不足以在供养南方各省各部近十万大军的前提下,再有余力让朱慈烺一下子练出十万雄兵。

而且,练兵可不只是需要钱,还需要人,朱慈烺现在只有不到一百个老兵,以及这些老兵刚刚带出来的新兵,还有凤阳标营,淮扬巡抚标营,南京京营里面挑选出来的一些军官,他最多也就能练出一万新军。

要是再吸纳更多的旧派军官,其他军队的恶劣习气,必然会被带到殿前军,而且不受遏制。

按照朱慈烺的建军计划,殿前军作为他麾下最核心的主力野战军,要由战兵营,骑兵营,火器营组成。

战兵营以步卒战兵为主,目前主要以火枪,长枪,刀盾为主要武器,并配备虎蹲炮,弗朗机炮等轻型火炮,满编人数在两千六百多人。

虎蹲炮,弗朗机炮是大明工匠就有能力生产的,至于今后威力更强,更适合野战的四磅炮,还需要等到官员把广东,福建,甚至是澳门的工匠招募来。

骑兵营则是弓,长枪,刀斧为主要武器,在今后还将配备有重量较轻,发射霰弹的虎蹲炮,基本编制和战兵营差别不大。

甚至,朱慈烺还计划今后给一部分骑兵营配上火枪,但现在火器工坊的生产力还远没跟上,这个计划目前和四磅炮一样,还停留在了设想阶段。

而且,以朱慈烺目前拥有的战马,除去各军所需的哨马之外,他最多只能凑出一个千总部的骑兵来。

除此之外,他的部队还要有辎重运输营,水师等,这些都是主战部队之外必要的兵种补充,在大战中或许不显眼,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否则战兵,火枪火炮兵,骑兵的威力都难以发挥。

其中,水师方面,朱慈烺还没有头绪,南京水营他是信不过的,那些船可以用,但兵就不堪一用了,他打算拉拢郑家之后,把福建的郑家水师调来南京。

郑鸿逵和郑森两人,一个有威望,一个潜力无限,到时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师,绝对不成问题。

如今,对于大军整编而言,最紧迫的还是对应的火器配备问题,虽然南京武库里还有不少刀枪,但里面那些陈旧落后的火炮火枪,大多都不堪一用,无论是大型火炮,还是将来配备到各营的中小型火炮,还是得朱慈烺想办法组织生产。

不过,这种事也急不来,朱慈烺还得协调各部,从广东,福建招揽工匠,特别是派出使者,启程前往澳门招揽一支雇佣兵,协助他在江淮建造棱堡,训练火器部队。

现在,殿前军的建设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大军的训练,补给,武器装备,都是朱慈烺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军队及随军家属的安置,本来就和原本的地方百姓,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万余大军和随军的两万多家属,如今全部被朱慈烺安置在了各州县的城郊,基本上以营为单位,后续将会分散到周围几个州府训练。

而他们的营地建设,粮饷供应,以及配套的武器装备,军服帐篷,名义上则由南京朝廷统一拨给。

朱慈烺要最大化利用这些人,也要思考减轻部队负担的事情,如果孩子超过十四岁,他也是算作丁口的。

毕竟,这些男丁再养两三年,就可以拉上战场或者到工坊做工了,军队的抚恤压力会小很多。而且这样出来的兵,必然绝对忠诚。

当然,户部拨下的款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根本不能满足大军的全部需求,朱慈烺在明面上,还无法直接提高殿前军的军饷,只能通过内帑补充。

否则,其他各部大军的军饷标准,他也得有所提高,不然军心必定动摇。

要从无到有培养一个精锐战兵,第一年至少需要三十五两白银,骑兵则是五十两,但大明当前的军饷标准,根本不够,特别是按照强兵要求训练的时候。

户部拨下来的银子,如果要满足强军的装备标准,就得饿死士兵们,如果要让士兵吃饱,他们手中武器装备就不能一用。

若是军官们再贪腐的话,士兵们可能不仅得挨饿,还没优质的武器可用,更不用说保持高频度的训练了。

这也就是明末将领养家丁的原因了,他们领到的军饷,除了孝敬上官,自己贪污之后,就真的只能装备一小部分家丁,然后就是百余家丁带着上千名甲胄兵器不齐的“流民”去打仗了。

这个时期的野战军,训练和维护的费用是极高的,十万的常规部队,一年至少需要四百万两白银,才能保持训练和作战。

而当前大明的财政体系,国库每多增一百万税,至少得有两三百万先进了官绅们的口袋,辛苦收上来的税,还有一半以上要被各级官员贪污,而那些从国库发出的钱粮,能有一半到军队士兵的手中,也已经算是万幸了。

这也就是大明的财政问题,朱慈烺必然是要改革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他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

好在,他还有近两百万两热心的朱家宗室,淮安盐商捐赠的军饷,在他重整南京朝廷的财税体系之前,这些军饷和户部拨下来的银子,足够他从无到有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强军。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明末振兴方略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