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重建京营(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些文武官员的任命,诏书上虽然都写明了只是暂领,但无论谁都知道,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新皇登基之日,便是他们转正之时。

而且,这还只是公布了部分关键位置的任命,其他的各部各司,甚至是内阁的空缺,都看这些官员们在这段时间的表现,或忠心,或能力,或胆子......

总之,满朝文武,在错失了从龙拥护之功后,都得想办法为自己的前途,争上一争。

如此一来,朱慈烺想要控制朝局,任用贤能,就大大方便了。偌大一个朝廷,明升暗降,借着战时统筹诸事之机,开设新府,都师出有名,易如反掌。

在大明的体制内,一个真正具有能力的君主,是完全可以掌握朝局的,便是崇祯,想要换内阁首辅,斩杀督师,也不过是一道命令的事情。

但如何杀人,才能令人信服,才能真正有利于局势,如何借此威慑群臣,确保自己的命令得到贯彻执行,就是真正的帝王之术了!

朱慈烺之前在凤阳的时候,已经把这些官员敲打得服服帖帖,而在凤阳的小半个月,原本南京堆积如山的政务,在他宵衣旰食,夜以继日的批阅之下,最重要的几件大事,如今也已经基本处理完毕。

“卢九德谋逆案”的余波依旧还在持续,淮安的盐商因此受到了沉重打击,朱慈烺直接让路振飞暂时接管了盐政,妥善处置,一方面严格限制打击范围,另一方面又迅速扶持起了新的盐商,以免市场被邻近的扬州盐商占据。

朱慈烺确实要借此敛财,树立威信,但他也要告诉天下,大明的新皇帝是一个讲规矩的人。只要你不破坏规矩,那谁也动不了你,朝廷也会保护你的财产,但若是谁敢坏了规矩,就绝不轻饶。

这关乎着地方士绅的支持,更是大明合法性的保障,大明的基层控制全都靠地方乡绅,他在掌握足够强大的基层力量之前,必须要做出妥协,团结地方势力。

否则,那就是自掘坟墓,给已然入关的满清可乘之机了!

但盐政可是大明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若不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朱慈烺还无法直接大刀阔斧改革,他必然是要彻底改革的。

朱慈烺如今真正缺少的,是自己扶持起来的大批亲信官员和一场可以让各方相信南京朝廷实力的大胜,这些都是改革所需要的契机。

军事上的胜利才是一个政权生存的根本,朝廷是暴力机构,这是一切政治行动的保障!

而路振飞现在虽然只是暂时接管盐政,但他在这個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锻炼出一支可靠的官僚队伍,朱慈烺将来还有大用。

等到满朝都有了朱慈烺扶持起来的臣子,那就到了他真正要对大明这个一只脚已经迈进鬼门关的病人,全面动刀子的时候了。

现在,还只是借着“北伐备战”的契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这个过程,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正是朱慈烺组建自己班底的实践。

此时,整个南京朝廷上上下下,除了中央的大小官员之外,还有不少周围省份的部分巡抚和将领,也都受诏,前来觐见皇太子,或参与登基大典,或来京商议军国大事。

朱慈烺还发了“招贤纳士”的诏书,准备根据记忆,提拔一批地方的文武能人到南京,参与到备战的过程中。

而湖广和江西两个方向,即将要应对顺军余部和左良玉两股军事力量,朱慈烺也必须早做准备,堵胤锡和何腾蛟两个财政和地方治理上都不俗的大臣,必须要尽快提拔任用。

当然,军事上的问题,就不能完全依靠他们了,这两人都不算知兵。

相比于何腾蛟,堵胤锡在全局战略上具有独到的眼光,也具备一定的练兵能力,但战役战术级的领军打仗,训练野战强兵,就不是他的专长了。

周世显这段时间一直连续往返于南京和浦口之间,他奉朱慈烺的命令,一方面要负责登基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筹备锦衣卫的重建,此时他已经暂领锦衣卫指挥使之职。

对此,史可法,高弘图,甚至是徐弘基等一批南京的旧臣勋贵们,自然是联名上书反对的,生怕锦衣卫掌握大权,会使得朝中告密内讧成风。

但马士英嗅到味,立刻就两眼冒光,跳了出来,对重建锦衣卫表示支持,同时引得朝中大批还想升官的大臣们纷纷附和。

而李邦华这个当前实质上的内阁首辅,又没有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甚至还试图言明利弊,说服史可法,高弘图,只是根本没用。

不过,朱慈烺可不是朱由崧,想让他自废手脚,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他也不会像朱由崧一样,任由马士英排除异己,独占朝纲。

这朝局上的制衡,原本就不能任由任何一家独大,如今李邦华居中调和,马士英这个没有根基的江北“奸佞”对垒南京“正人”,是最好不过的。

于是乎,事情朝着朱慈烺计划中的方向,得到了落实,只是史可法和高弘图等人,心中依旧不服气。

而朝中的大事基本处理完之后,朱慈烺又借着督促演习事宜的理由,带着“正人”之首史可法,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周世显和一众江北调来的将领,突然前往检阅南京京营。

此前,朱慈烺已经借着临时任命,拉拢提携了一番南京京营里盘根错节,一时之间根本无法处置的勋贵们,这让他们纷纷放松了警惕。

毕竟,对付这些虫豸,他这个大明王朝的新君,只要稍稍示好,抛出橄榄枝,立马便会有人直接跪下,要跟随他建功立业。

要知道,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说不得一辈子就这一次,别人就是想跪,恐怕也没这个地跪!

而检阅的结果也没有让朱慈烺失望,京营里的这些勋贵,基本上全都是废物,便是徐弘基这样稍微能做事情的,也有心无力。

朱慈烺看着来不及失火的京营资料房,马房,辎重房,粮仓,武库,当着史可法的面,大声赞扬了周世显办事得力。

为了保留这些证据,周世显刚刚进入南京的时候,便开始部署了,他的身份和那些勋贵,天然熟络。而锦衣卫此前的做事风格,也使得他的试探,根本不被怀疑。

史可法来之前,心中便隐隐不安,现在终于明白皇太子殿下是想干什么,但他如今似乎要争口气一般,依旧不愿意承认重建锦衣卫的必要性。

而那些几乎全部擅离职守,此时不是刚刚赶到京营,就是还在秦淮河返回路上的勋贵们,心中就惊恐万分了。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周世显已经带着手下人基本清点了一遍京营仅有的战马数,粮草数,还有武库里面的甲胄刀枪,火器火药,更加详细的账目,兵册,还没来得及检查。

朱慈烺看了看周世显呈递上来的京营家底,又抬眼看了看校场上,此时全都跪在面前,甚至有不少人颤抖着身子的京营军官和勋贵们,缓缓开口道:

“京营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一众勋贵,甚至跟着朱慈烺来的高杰所部李本深,胡茂祯,黄得功所部田雄,刘泽清所部柏永馥等人闻言,都不敢大口喘气,他们对于这个年轻太子的权威,不敢有任何挑战。

“前些日子,本宫在南京内守备府问你们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说的?”朱慈烺眯了眯眼,再度发问,他当初要给这些勋贵们赏赐的时候,已经得到过他们肯定的答复。

“甲胄战马虽然因为近年剿贼,损耗巨大,但仍能装备两万五千大军,现在要本宫念出来吗,偌大的京营,府库里面还有多少东西?”

校场上,跪在地上的京营军官和勋贵们全都把头磕到了地面,他们看到朱慈烺带来的兵马时,就感觉大事不妙了。

如今,除了林昌峰带的禁卫军,周世显带的锦衣卫,李本深,胡茂祯,田雄,柏永馥四人带的家丁,也全都在京营中。

这种情况下,朱慈烺便是想要直接砍了他们,他们也毫无还手之力。

史可法看着那些勋贵们心惊胆战,满头大汗的样子,不由得想起了此前他统领京营的时候,这些人是如何嚣张跋扈的。

一时之间,他有些分不清楚,这到底是皇太子殿下的威严,还是锦衣卫真的有如此作用?

他此前也明明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根本不知道如何搜查到证据,就算有证据,恐怕这些勋贵,也不会畏惧他......

“李本深,胡茂祯,你们来看看!”朱慈烺随即下令道。

而李本深和胡茂祯两人得令,也丝毫不敢怠慢,立即就上前,接过了朱慈烺递过的几张纸,两人很快就看得眉头紧锁。

“你们都是领军多年的人,说说看,京营还有什么补救之法?”朱慈烺沉声问道。

李本深和胡茂祯早就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两人闻言,赶紧一唱一和,配合了起来。

“殿下,如此大的缺额,想要补上,恐怕得上百万两白银,非一年半载可行啊!”李本深拱手抱拳道。

“江南工匠众多,工坊遍布,又有河道联通各处,免去了运输损耗,补充这些甲胄刀枪,应当五六十万两白银即可,时间也不会多久。”胡茂祯紧接着拱手抱拳道。

“不过,那么多银子,这......”

这几乎是明示了,银子被谁贪的,谁就得吐出来。朱慈烺此番是局势未稳,所以没有下死手,这样的机会抓不住,那就怪不得他了!

于是乎,一众跪地的军官和勋贵们,立刻乞饶,纷纷表示自己愿意戴罪立功,为国奉献家财。

而朱慈烺也自然顺水推舟,直接下令李本深,胡茂祯全权负责此事,田雄,柏永馥配合,周世显带着锦衣卫监督,诸事直接向李邦华禀报。

南京京营到底是要精简,甚至重建的,这些没有能力的勋贵们,也到底是要继续挂职,然后管着几个空营,维持着最后的体面。

朱慈烺接管的,虽然是一个实质上已经半瘫痪的朝廷,但这个朝廷依旧建制完善,而且带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他虽然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决策,甩掉了其中的一部分包袱,在军政上都掌握了主动权,但剩下的那些,依旧需要谨慎处理。

当初跟着他突围出京的二十五骑,李邦华已经入阁,居首辅高位,周世显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从殿前军中抽调了百人重组锦衣卫,陈福领着江北的两个标营,成了总兵,常登贵则是领着殿前军,两人麾下的军官士兵们,也都成了各级军官。

大明历经两百多年,此时已经形成了“一大功”和“累小功”两种封爵模式为主的封爵制度,其中“一大功”封爵是在战事中立下匡扶社稷的重大功劳而被封爵,周世显,陈福,常登贵等人,便是属于前面这种。

换言之,这些可都是大明未来新的勋贵,朱慈烺就算是为了拉拢人心,显示自己善待勋贵的态度,也不可能在明面上对南京的勋贵们动手。

不过,架空是必然的,只是还得再利用一番,等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朱慈烺才会让他们为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尸位素餐,付出代价。

其实,只要朝廷的军政大权掌握在手里,他就有无数种办法从治下的勋贵富商手中筹集军饷,单单是放宽科考限制,增加科考名额这一项,就足以让各省士绅富商挤破脑袋捐款。

而如此一来,朱慈烺也能获得朝中大臣们的支持,借机改革科考,改变如今早已僵化的科考体制,真正意义上选拔出有能力治国的人才。

毕竟,他也并非是要与文官作对,那并不全都是他的敌人,这些都是他为了重建朝廷,快速实现自己练兵计划的准备。

这一次,借着突袭检阅军营,发现了军营内一系列严重疏漏的机会,朱慈烺也顺势重新安排了殿前军和南京军营的部署和训练,并把京营还能一战的数千战兵,都调入了殿前军,扩充殿前军兵马的同时,也是彻底挖空京营。

如此一来,朱慈烺调入南京京营的李本深,胡茂祯,田雄,柏永馥,则能领着各自的家丁,重新招募新兵训练,组建新营了。

而那些勋贵在失去了原本的老部下之后,也不会再有阳奉阴违的实力,李本深,胡茂祯等人为了自己的权势,也必然会全力逼饷。

朱慈烺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军官不足,陈福和常登贵麾下提拔上来的军官,可以带一个司,三四百人,但是让他们一下子统领数千人,必定是会出大乱子的,而那些士兵,最多就是当到百总了。

不过,抄了滞留淮安的宗室和盐商之后,他已经多了近两百万两白银军饷来练兵,而江南的手工业生产能力,还有广东,福建的冶铁,火器制造能力都十分强大,只要朱慈烺有足够的银子,想要购进武装强兵的军备,并不难。

这个时代范畴里的强兵,无非就是用钱砸下去,同时让真正经历过辽东,辽西,至少是中原战场,有实质带兵经验的将领统领。

朱慈烺若是仅仅是守江守淮,还不需要太多骑兵,从高杰,黄得功,刘泽清麾下调来的部分将领,他们一年练出来的军队,已经足够守城了,甚至据城反击了。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这些将领在军饷充足,军纪严苛的情况下,局部小战役,是相当能打的,只不过都不具备统领数万人大军的实力。

朱慈烺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南京京营,在他亲自指挥训练的殿前军真正成长起来之前,其他各部兵马,都不合适太过强大。

他真正要重新塑造,不让明军旧派军官污染的新军,还是殿前军,那才是真正的“天子亲军”!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明末振兴方略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