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朕准了!”

李元利看了一眼刘体纯,见他没有什么反应,似乎已经认可了这次对西南用兵,于是便继续说道:“此次征讨西南不臣之国,朕准备仍然分三路出击,一路以陈奇策为帅,率南海舰队官兵从海路取占城。”

“一路以高信为帅,率两广军区兵马出镇南关,与陈奇策海军南北夹击,平定安南!”

“最后一路以李定国为帅,率西南军区兵马出腾冲府,踏平缅甸之后,再与高信、陈奇策两部东西合击,务必将南掌、暹罗、真腊诸藩收归中国治下!”

“安南多山,且谷深林茂、地势险要,然高信部有在十万大山作战的经验,而且广西前年又在当地征了三万俍兵备军,因此朕对高信部很有信心!”

广西俍兵与土兵齐名,他们纪律严明、悍勇善战,犹善山地作战,曾经为大明朝时东南抗倭立下过汗马功劳。当年袁崇焕的关宁军便是以六千广西俍兵为主力,在辽东时能够与战力最强时的清兵肉搏而不落下风。

有这么好的兵员,又有武器上的碾压优势,再经过丛林生存作战训练,李元利不相信安南猴子能翻得起什么浪花。

“安南人熟悉地形,且善于袭扰作战,高信,你部进入安南境后,不可与安南人在野外浪战,应迅速攻占交州府治今河内所在,安抚百姓、稳固统治,等稳定下来之后,再派兵四出征剿叛军!”

高信拱手回道:“臣明白了!”

“安南南北两面均有大平原作为粮食基地,这也是让你先迅速攻占交州府治的原因,控制了交州府治一带,才能获得粮食物资,要不然光从国内运送粮食耗费实在是太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东南亚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大多数地方土地肥沃,最适宜水稻生长,近一点的安南、占城,稍远些的暹罗、吕宋,再远些的爪哇、南印度、锡兰,都是盛产水稻的国家,早在明朝时就大量向中国出口粮食,如果大兴军征伐安南、占城、暹罗等国,反而要自带粮食,那才是个笑话。

“陈奇策部同样如此,先迅速占领占城产粮地区,然后才徐图北进!王兴,这次是你们海军陆战队显身手的时候了!”

“两年之内,你们要做的就是练兵,而且要将安南、占城、暹罗等地完全摸熟,争取做到大军一出,便犁庭扫穴!”

“臣等遵旨!”高信、陈奇策和王兴连忙起身应命,特别是王兴更是兴奋得满面红光。

他的海军陆战部队自组建以来,还没有参加过什么大的战事,两年之后南海舰队远赴海外单独作战,海军陆战队终于能够大展手脚了。

等三人坐下后,李元利又将目光看向李定国,沉声说道:“李将军这一路倒是要麻烦一些!”

李定国连忙抱拳禀道:“陛下,臣居滇边数年,深知西南天时地形,若是臣领兵前去征讨,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他说这话可是有十分底气。当年大西军进云南时,光凭刀剑长枪等冷兵器就能打得诸土司屁滚尿流,后来出滇抗清两伐广东,率军转战云南、两广烟瘴之地,对于在西南地区作战,他可称得上是经验丰富。

现在大兴军火器更为精良,士卒更为精锐,怎么可能有闪失?

但历史已经证明,光靠一时的武力,并不能完全征服西南极边之外的这些小国,他们在中原国家强大时会选择臣服,一旦中原有事,这些国家就会纷纷脱离出去,反过来侵袭中国。

造在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离中原太远,中原朝廷鞭长莫及。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地区与云南连成一片,然后团结大多数的老百姓,将那些野心勃勃的土司豪强、世家大族以及所谓的王族连根拔起,再通过长期的统治与教化,将他们完全同化。

这种地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路。

在云南边境修筑通往边外的道路实在是太有必要。一条通畅的大路能够保障大军的后勤物资供给,能够将云南和这些地区连成一片,能够加强云南和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时日久了,这些地方的民众就能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份子,到了那个时候,那些想跳出来裂土分疆的阿猫阿狗们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李元利才向刘体纯承诺两年之内不会对西南用兵,在这两年之内,他要做的是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修路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除瘴。

历史上到了清代,中缅边境的腾冲、保山、丽江以及边外的孟养、猛卯、木邦等地仍然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重瘴区,这也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将这些国家完全纳入治下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滇西瘴气是一个恐怖的存在,没有人知道瘴气产生的原因,更别说去想办法驱除瘴气。后世直到一九六零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区开发速度加快,瘴气才基本上在滇西消失。

对于李元利来说,知道瘴气、瘴毒产生的原因,要驱除它们的话,肯定是能够做到的事情,只不过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已。

在打算对西南用兵的时候,李元利就考虑过除瘴的问题,现在他已经有了一份非常成熟的计划。

“滇边瘴毒不除,始终是个祸患,因此在对缅甸用兵之前,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以前朕对你们说过瘴气产生的原理,要治理瘴毒,就得断了它们的根!朕前日拟了一份计划,你们可以仔细看看,有什么疑问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大家尽量将它完善。”

“这份计划不光适用于改造烟瘴之地,而且还适用于任何地方,只要将上面写到的事情都做好了,就能大大减少瘟疫病患!”

陈恭尹拿出来一叠文书,和两名侍卫一起分发给了众大臣。

对于李元利能够治理瘴气,众大臣都没有什么怀疑,心里更多是期待与好奇,他们迫不及待地接过文书一看,只见正中四个大字:除瘴三策。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末之巨宼逆袭》,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明末之巨宼逆袭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