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太空城市的设想(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我有个疑问,不知道陆先生能不能为我解答。”

老摩根面露一丝疑惑,看向陆宸道。

见状,陆宸随意伸了伸手,表示但说无妨。

老摩根坦言道:“据我所知,陆先生在非洲三十多个国家都设有采矿公司,甚至有十二个国家超过80%的矿产都被您公司所垄断,而且全球钢铁产能已经趋于饱和,各国钢铁企业的产能明显过剩,您要BHP和安赛乐米塔尔这两家公司,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是老摩根想了好久都想不明白的地方。

要说是弧光汽车公司缺钢铁原材料,完全是扯淡。

弧光汽车公司虽然每年汽车销量高达数千万,但数千万辆汽车满打满算才消耗多少吨钢材?

以去年的弧光汽车的销量举例。

去年弧光汽车总销量高达1987万辆,以一辆弧光汽车平均1.5吨的钢材消耗量计算,弧光汽车一年所需的钢材总量也才2980.5万吨。

而老摩根怎么算,陆宸麾下公司的钢铁产能也不止2980.5万吨。

就说他出让给陆宸的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去年的钢铁产能就达到了1.5亿吨,远远超出陆宸需求的总量。

陆宸听到老摩根的这个问题,笑了笑道:“摩根先生,你想问的问题,是我要这么多钢材干什么吧?”

“没错。”

老摩根点点头。

这确实是他最好奇的地方。

弧光汽车应该是他能想到的,陆宸麾下公司中消耗钢材最多的项目了。

除此之外,陆宸还能用这些钢铁干嘛?

造智能机器人?

相较于弧光汽车的钢材消耗量,T-1型智能机器人所需要的钢铁根本不值一提。

虽然宸升智能机器人公司是宸升科技集团第二赚钱的公司,但就销量而言,跟弧光汽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陆宸沉吟片刻,道:“如果我说,我想用这些钢铁修建一座空间站,你信吗?”

听到这话,老摩根一副看傻子般的表情看向陆宸。

众所周知,哪怕现在全球最大的国际空间站,总重也才400多吨。

更关键的是,修建空间站又不是修铁路,它的主要耗材不是钢铁,而是耐高温、耐高压、耐寒耐辐射的纳米材料。

除此之外,制造国际空间站的外壳材料还需要高电阻率。

因为空间站环绕地球转动,地磁变化导至空间站外壳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

为了避免这种感应电流,空间站的外壳材料会采用高电阻材料。

在材料学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材料,只有最适合的材料。

比如制造迅猛机械虫的装甲合金——T-2铝铁合金。

作为一款装甲材料,它是世界上最先进、性能最优越的装甲材料,其抗剪、抗压强度以及硬度,都是世界上其他装甲材料拍马都比不上的。

但它就不适合作为空间站的主材料,因为它太重了,将其运输到外太空的成本太大。

毕竟,从陆宸的话语中就能听出,他可不是小打小闹。

似乎看出陆宸的搪塞之意,老摩根没再多说什么,匆匆挂断了视频。

陆宸结束与对方的通话后。

旋即陷入了沉默。

他刚刚可不是乱说,他是真的有建一座空间站的想法。

或者说......

一座太空城市的想法。

以文明科学院的科技水平,外加文明科学城的工业水平,陆宸完全有这个能力可以这么做。

现在想要建一座太空城市。

最大的难点有两个。

第一,怎么将建造材料或者太空城市的初始零件运送上去,也就是运输能力。

这一点,陆洲带领的飞行器研究团队已经在解决了。

那就是神秘的空天运输机。

根据陆洲向他透露的小道消息,这款空天运输机可不是女妖战机这种只能短暂飞行在外太空的“水货”。

而是一款能够长时间在外太空飞行的运输机,或者叫太空运输船。

只说一点,这款空天运输机,采用了从未有过的核聚变引擎。

这也是陆星在核聚变小型化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陆洲才敢主导设计这款空天运输机。

一旦这款空天运输机研制完成。

预示着文明科学城将彻底领先世界,提前进入星际时代。

其实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的时候,陆宸就知道这一天早晚会到来,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罢了。

第二个难点,则是太空城市的自循环能力。

因为外太空不比地球,它本身是个冰冷、枯寂、没有重力,并有着超强辐射的超恶劣环境。

想要在外太空建一座适合人类生存的城市,需要解决的难点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圈,自循环能力肯定是摆在首位的。

这一点甚至比人工重力还重要。

因为人工重力还可以利用离心力来人为制造,但生物圈的自循环能力,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生物圈的自循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生物圈越大,其自循环能力越强。

地球作为人类已知的最大生物圈,其自循环能力是最强的。

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包括人类,都是这个生物圈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生物圈的减小,其自循环能力也会不断减弱。

比如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没有活水的池塘会慢慢变成一潭死水。

从生物学的角度,这个池塘脆弱的自循环能力崩溃了。

这还是池塘本身参与到外界物质交换的前体下,并非是独立的生物圈。

但太空城市不一样。

一旦建设成功,它将漂浮在距离地球至少400公里以上的环境中,不再参与地球的任何物质循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圈而存在。

目前,人类制造的人工生物圈,最成功的其实不是别人。

而是文明科学院这座地下城市。

作为深处地底1700米的地下城市,它每天需要消耗的资源是海量的,不可能完全靠外界运输。

因此,这座地底城市在建造之处,就考虑到了自循环的设计。

随着文明科学院不断壮大,科研能力越来越变态,文明科学院里的科研人员不断完善着这座城市的自循环设计。

这才有了文明科学院今天这幅模样。

可以说,在生物圈自循环能力上,文明科学院并不是毫无基础。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黑科技编辑器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