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穷凶极恶袁本初(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七月初二。

扬州,庐江郡,舒县。

城头的“刘”字大旗悄然落下,城门之中有人缓步走来。

遭遇围困十五日,袁术所置庐江太守刘勋,终于选择了投降。

如果他知道袁绍毒害了皇帝、致使陈飞不得不暂停扬州的军事行动,他一定会再努力坚持,但现在他已经无路可走。

他在年初才刚刚担任庐江太守,来不及培养自己的铁杆心腹,在民众之中的威望也远远不足,就算想要振臂一呼,城中百姓也多半不会跟随。

而且,他唯一的邻居——西方的江夏太守黄祖,却根本不可能出兵援助,所以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面对当朝第一名将、扬州牧、钱塘侯、朱儁,能够坚持半个月时间,刘勋也已经很不容易。

此刻,他只穿了一件里衣,双手反绑、背负荆条,一步一步走出城外。

作为获胜的一方主帅,朱儁也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

陈飞已经将大部分主力部队都征召回去,留给朱儁的兵力不过两万余人,而舒县城内却还有不下万名精兵,无论按照哪本兵书来看,他都不可能完成围城的任务。

但事实就是这样,朱儁凭借着自己的威望、以及扬州本地人的优势,临时招揽了数千名青壮摇旗呐喊,而后又抽调了新任豫章太守李通的数千兵马,最终以三万兵力围困一万,愣是让刘勋不敢出城!

东方和南方是宽阔无边的长江,西方则是连绵无际的大别山脉,城内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他死战,再加上朱儁却是资历太深、威望太高,刘勋的投降就连他自己都一点都不意外。

只见他重重跪倒在朱儁的坐骑之前,身后是两名副将一起跪下:

“罪臣刘勋,愿意归顺朝廷,愿骠骑将军饶恕性命!”

朱儁无声地一笑,说道:

“朱某已经不是骠骑将军了,如今只是扬州牧而已。刘将军,庐江目前还有多少甲兵、粮草?”

刘勋再次顿首:

“回禀朱公,罪臣掌管庐江不过五个月,其中还有一个月率兵跨江南下,致使郡务废弛,农事不振,再加上今年扬州普遍蝗灾为害,目前官府之内,只有稻米二十万石,若是用来维持目前的一万两千人的兵力,最多也只够五个月之用。这是全郡舆图、民户人口、府库物资,请朱公过目。”

朱儁扫了一眼主要的数字,又在心中稍稍计算了一番,面色反而有些松弛:

“将军请起吧。”

他围城半个月之久,除了依照惯例射箭威慑之外,始终没有正面强攻,因此作为个人,他完全可以对刘勋不予追究:

“车骑将军向来宽仁,刘将军既然已经弃暗投明,相信他也不会再做追究。”

刘勋这才敢起:

“是,多谢朱公!”

朱儁又看了看地图,伸手在西南方向一指:

“庐江西面多是山陵,江夏黄祖如果想要出兵,只能沿着江水从寻阳入侵,因此只需要在此处派驻千余兵马即可。至于东侧……与丹阳隔江相望,只要控制住几处渡口,就基本不会产生意外。据此测算,庐江的一万两千兵马,只需要留下一半精兵。”

刘勋连忙大拍马屁:

“朱公不愧当世第一名将,轻描淡写之间,就已经将庐江打造得固若金汤!”

朱儁略带讥笑地看了他一眼:

“九江有骆俊负责,应该没有大碍,老夫就暂时驻军舒县,准备渡江攻打丹阳吧!”

刘勋装作没有看到他的讥笑,反而十分积极地请求出战:

“罪臣对丹阳地形十分熟悉,若朱公信得过我,我愿意充当先锋,辅助朱公讨灭袁氏,如此……也算将功赎罪!”

朱儁稍一沉吟,点了点头:

“也好。老夫就暂代车骑将军做主,以刘将军为别部司马。你可以简拔两千精锐,稍作整备之后,与我一同出兵丹阳!”

能够保留最基本的兵马,刘勋也终于松了口气。

他刚准备道谢,就看到两匹快马从北方匆匆赶来:

“车骑将军有令在此!”

朱儁愣了一下,三天之前,他才刚刚收到陈飞关于双方官职变动的信件,怎么又有军令?

虽然有些奇怪,但他依然没有怠慢,当即翻身下马,双手接过信件,稍稍检查封泥印记之后,翻看竹简仔细阅览。

等到他看完之后,忍不住遗憾地叹了口气:

“刘将军,车骑将军有令,暂且停止进军丹阳,不得有误!”

刘勋确实很失望:

“袁术灭亡在即,为何半途而废?”

朱儁的神色有些哀伤:

“陛下……驾崩了!”

-

大概只过了十天时间,“袁绍毒害天子皇后及公卿百官”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汉的每一个州郡,就连远在天涯海角的士燮,也通过潜伏在荆州的细作得到了这个劲爆新闻。

一时之间,只要没有公然谋反的军阀,都做出了两个选择。

第一,全员披麻戴孝,为大汉皇帝致哀。

第二,公开谴责袁绍大逆不道、丧心病狂、穷凶极恶。

刘表、刘璋、刘繇等大汉宗室自然首当其冲,他们充分发动手下的文人骚客,将袁绍批判得一文不值,尤其是刘表,这几年他招揽了那么多中原名士,供养多年,总算能够发挥作用!

以陈王刘宠为首的各地诸侯王们,也紧随其后,痛哭大汉失去了百年难遇的英明之主,同时很悲观地感叹:大汉想要再次复兴,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而主力几乎全灭、只能龟缩于易京城内等待死亡的公孙瓒,却迎来了翻盘的曙光。

他先是发表了催人泪下的檄文,痛斥袁绍不仁不义,之前明明联合自己讨灭叛乱,却趁机逼死了冀州牧韩馥,霸占冀州,而后又害怕阴谋暴露,这才对公孙瓒痛下杀手,简直无耻至极!

然后他派出了亲儿子和大侄子,分别联系各地势力,号召各路诸侯对袁氏群起而攻之,恢复河北大地的和平!

而有些诸侯,明明地盘很小、势力很弱,平时也根本没有存在感,但在这个时候,却表现得格外积极主动,甚至成为了批判袁绍的领军人物。

比如……青州的北海相,孔融。

这位孔子嫡系后裔,就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他引经据典,糅合春秋、论语、诗经、周易等经典著作,将中华历史上所有恶名昭彰的反贼,全都与袁绍一一呼应、对号入座!

他的檄文写得实在十分精彩,以至于尚书令陈纪看完之后,都觉得有点羞愧:

【明明我陈纪……才是亲眼目睹事实惨剧的第一人啊!】

【千年以后,孔文举这篇讨贼檄文必然能够留名青史、永远供后世传送,而我陈元方的这封诏书……恐怕只能淹没于浩瀚的历史大河之中!】

对于这些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热血沸腾的文章,陈飞大多都懒得看一眼。

他一直在等待,青州刺史曹操的态度。

荀攸、郭嘉、徐庶等人其实已经分析过了,但都没办法确定最后的结果。

曹操与袁绍算是青梅竹马、总角之交,三十来年一直都处于同一阵营——准确的来说,是曹操依附于袁绍,抱着袁家的大腿——曹操赖以起家的东郡太守,都是袁绍赏赐来的。

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今曹操拥有青州三郡之地,袁绍的长子袁谭却也渴望拿下整个青州,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初步产生。

谁也不能断定,究竟是袁绍会容忍曹操接管青州,从而获得一大助力,还是曹操向袁谭献出青州,从而换来袁氏的庇护?

陈飞并没有等待太久,仅仅两天之后,洛阳就收到了来自与东方的檄文。

“袁绍有七大罪!

一、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前后相连,总计六载,士人为之称赞。然其长子谭、次子袁熙,皆生于服孝期间!其沽名钓誉如此,愿为世人所共知!

二、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州郡。而绍屡征不应,以养士闻名。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至于大将军何进征辟,方为侍御史、羽林中郎将。其非不愿为官也,实乃不愿为郎令小吏尔!

三、绍为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袁绍与叔父隗矫诏,斩杀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又献策招引河东太守董卓,以至京师大乱,天下失序。乱大汉者,实乃袁氏!

四、绍为讨董盟主,集结兵马数十万,却不图出兵平乱,日日置会宴饮。唯有操与豫州刺史孙坚,勠力西向,驱逐董卓,克复京畿。至于袁绍,不过借此而邀名矣!

五、绍为渤海太守,却擅杀冀州牧韩馥,得以霸占冀州,而后不经朝廷肆意封赏郡县,又遣三子分取青、幽、并三州,各为都督,以仿效大汉诸侯王之礼。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六、先皇乃灵帝嫡子,英明睿智,深得民心,然绍以天子之立并非己意,阴谋欲立幽州牧刘虞,然虞宗室长者,怒斥不从,绍乃连结公孙瓒,至虞身死,而大汉痛失宗亲!

七、故陈留太守张邈,慷慨豪侠,当世八厨,尝责绍傲慢,绍深恨之。及有冀州,屡遣使至操,令杀孟卓。操数次责绍,绍终不从,其心胸狭隘至此,又岂能成就大事?!

袁绍其人,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然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又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如今更悍然毒杀天子百官,三皇五帝以来,凶恶逆臣未有如此者!

曹操不才,忝居青州,地不过三郡,兵马不过万余,然激愤于凶徒,义理实且难容!愿与州郡诸侯,同讨袁氏于冀州!”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三国毁灭者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