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好多人经常会想,经常会问自己,“我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的?”
对个人来说,这还是一个带点浪漫色彩的问题。
但对一个公司的领导人来讲,未来是怎样?这却是一个压根跟浪漫不沾边,而且非常严肃的问题。
自己的公司,未来将如何发展,能顺顺利利的,跻身本行业一流,还是尚在努力的过程中,就会被新的商业模式所取代?
对佩奇这样的狂人来说,自从他在梦中想到了那个算法,并把它设计成一款全新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之后,他已经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让自己的公司,得到绝大部分网络上的广告收入。
和他崇拜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不一样,现在的他,已经有了一家很成功,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越来越成功的公司,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他现在想的,是如何利用科技和自己的一些创造,更好的为大多数人服务。
所以,他所追求的方向,希望是能普遍运用的,但是,目前除了搜索业务,他还没找到另一个明确的的目标。
未来,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以我们自身为出发点,通往未来的路,有无数条,而且其中有好多,看上去很美。
只是,以现有的条件来判断,谁也说不准,在从出发点到终点,这些满是迷雾和未知的路上,就没有叫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蹚不过去的河流沟堑,翻不过去的高山峭壁。
而这样的挫折,是一家公司和个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佩奇一点都不想成为自己的偶像特斯拉那样的烈士。
而冯一平的这番畅想,不啻于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虽然以现有的条件看,他说的场景,还有些科幻。但是,认真的想一想,那样的场景,又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至少,把它作为一个奋斗的方向,非常不错。
关于未来,佩奇也有很多想法。
在学生时期,他就有很多梦想改变世界的计划。
在密歇根大学期间。他就提出,可以用一种个人快速通勤系统,取代学校的公共交通,那其实是一种无人驾驶的单轨交通系统。
在斯坦福期间,他的一些想法则更遥远,其中的一个是,打造一条从地表直通太空的环形轨道,使得物体进入太空更加便捷。
还有一个,制造能从太空中吸收能量的太阳能风筝。
两相对比,他的那些想法。要么不够系统,要么真的太过遥远,还是冯一平的这些想法更值得期待和投入。
对一家有理想的公司来说,只要确定了未来的方向,那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从未来倒推,自己现在及以后所要开发的产品,也就有了相对明确的指向。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途中,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完善。都能提高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这正是他追求的。
“冯,和我们一起吧,我和布林,很愿意把你所描述的未来作为目标去努力。”佩奇又重复了一遍。
他这样的举动,连布林都很诧异,要知道,自己的这个同志加兄弟,对工程师之外的人,相当不待见。而冯一平,压根就跟工程师不沾边。
看着他毫不作伪的真诚,冯一平很欣慰,总算不枉我准备这么长时间。
“我很荣幸,但是,我对自己的路,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规划,”
“什么事,能比投身于这样创造性的事件中,更有吸引力和必要?是钱吗?我相信,在实现你描述的这种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能收获巨量的财富。”
现在和冯一平说话,佩奇的目光不再闪躲,都能跟他对视,也就是,他很认同冯一平。
“这样的事,有你们这些天才去完成,而有些事,只能由我来做,”冯一平说。
布林拍了拍比较激动的拍档,“能具体说说吗?”
“如果说是钱的话,几年前,我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早就不用为钱的事担忧,我现在做的事,首要考量的,并不是钱。”
“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位于中国一个内陆省份偏避的山区,连通上电,都不到15年的时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勤劳的父辈们,只能靠种田来维持生计,虽然温饱无忧,但很少有现金收入,所以,那时任何需要花钱的事情,都是奢侈的事情,”
“比如我们今天的这顿饭,平均每人50美元,加起来折合成人民币近1000块,这是当时大多数家庭,一年都积余不下来的一笔钱,”
连国家现在都不避讳这些问题,冯一平也就没有隐瞒,以老家的客观条件来说,贫穷,并不是一种原罪。
佩奇和布林,又一次被吸引住,他们俩的家庭,在美国都算是中产,冯一平所描述的生活,对他们来说,真不可想象。
“所以,当我在学校里,以及从其它媒体上,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之后,我觉得,对家乡,自己有一种责任,应该要让她变得富裕和现代,呵呵,这就是我的理想,远没有你们的那么远大,”
“不不,这样的行为,同样很值得我们钦佩,”布林说。
“从我有了第一笔收入起,我就在想方设法的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近十年过去,客观的说,已经有很不错的成效。
如果按美国这边的观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为中产阶级,那我的家乡,已经有了一批这样的人,同时,在各项基础建设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
但是,这离我的最终目标差得还很远,还需要我持续的努力,而且,这项工程,目前来看,我是最合适的人选。”
“把你的家乡,建设得跟这里一样现代吗?”布林问。
“至少,要让她跟上时代的步伐吧,”冯一平说。
如果说,之前冯一平的学识和对未来的展望,吸引了佩奇和布林,那么,现在冯一平的梦想,则是深深的打动了他们。
他们俩,现在也算热血青年,赚钱的同时,也都渴望造福社会。
“再小的梦想,也可以改变世界,”佩奇说,“我尊重和钦佩你的选择,只是,我觉得,这和我提出的邀请,并不矛盾,你觉得这样如何,我们邀请你加入谷歌的董事会,担任首席战略顾问,”他想了想,造出一个职位来。
“这个职位,并不要求你全职工作,只是,希望在一些问题上,你极具前瞻性的眼光,能帮助我们做出判断。”
牛皮果然不是吹的,成功真没有侥幸,佩奇非常敏锐的看到了冯一平最大的价值。
“真诚的希望你能认真考虑,”在对外时,布林总是跟佩奇同一阵线。
接受这一邀请,不管是名和利,以后都会不错,那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