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除籍(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长安。

李世民已经暂时取消了常参早朝,这种例行式的朝会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随着蝗虫的迅猛蜕变,李世民现在整天都呆在政事堂。

好在虽然蝗虫正在迅速成长,但各地捕蝗灭蝗的战果惊人。

原本岐州出了大问题,可秦琼父子一到,施展雷霆手段,也是迅速的稳住了蝗情。

政事堂上,两面摆满了屏风,屏风上是一张张黄麻纸,上面记满了各种数字。

其中岐州独占了一面屏风,上面的数字每隔两个时辰更新一次,每次变化都让李世民极为满意。

到今日为止,秦琼秦琅父子入岐州十二天,先后捕得蝗虫超过八十万石,岐州做为京畿三辅之地,人口数远高于其它州,虽不如长安百万人口,可也有近三十万口,这么算下来,平均每人捕得蝗虫两石有余。

这个数字,一度为封德彝和王珪等几位宰相参政们怀疑,实在是太惊人了。

可李世民却深信不疑。

因为岐州刺史虽然是郑元璹,但如今在岐州都战捕蝗的却是平章事秦琼和镇抚使秦琅,这两位是绝对的天子心腹元从,绝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欺瞒于他的。更别说,秦琅有详细的数据报上来,而李世民也通过百骑加以佐证。

秦琅在岐州打了许多白条,其中有常平仓高价收购商人之粮,有向富户地主们征收的粮食款,还有向百姓以蝗换粟打下的白条。

数量同样惊人。

不过眼下李世民虽然头疼以后这些白条如何解决,可现在暂时还顾不上这些。

“陛下,关内多州都陆续上报有飞蝗开始成虫起飞,但集群并不大,暂时不构成威胁。”

房玄龄拿着个小本子过来汇报,李世民点头。

“玄龄,看来我们这次赢了,战蝗成功。”

“陛下,我以为现在的局势就如秦琅所奏报的一样,我们先胜一局,但还不可掉以轻心,依然要让各州县加紧捕蝗,如秦琅所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啊。若是一个不小心,让诸州的飞蝗汇聚成群,到时可就前功尽弃!”

李世民精神一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哈哈哈,这个秦三郎,这两句充满霸气,豪情万丈啊。看来他在岐州指挥灭蝗确实打的不错,打出了精气神来。要是天下诸州多几个秦三郎,少几个郑元璹,这局势只怕更好些。”

一说到郑元璹,李世民的脸色就不太好看。郑元璹在岐州的所做所为,导致朝廷抗蝗大局差点出问题。

“郑元璹必须严惩。”李世民直接定下调子,哪怕他被秦琼父子折服,也积极改过,协助救灾。“岐州救灾的功劳是秦琼秦琅父子的,与他郑元璹无关,他不但无功,还有大过,有功必赏,有过则必罚,否则还有更多郑元璹这样的人,不顾大局!”

房玄龄对于皇帝的定调没做反驳,事实上房玄龄跟郑元璹等就不是一个战壕里出来的。

虽说都是山东士族,可荥阳郑氏的郑元璹郑善果等人虽号称荥阳郑氏,实际上他们数代就迁入关中长安了,更早前则是迁入洛阳。他们是五姓七家,是顶级士族领袖,历城房家则跟历城秦家一样,只是庶族豪强,勉强称一句小士族。

而另一方面讲,郑家以前是建成党,而房玄龄是坚定的秦王党,如今房玄龄等这些秦王府旧部,自然是希望把原来压在他们头上的那些建成党甚至是武德老臣们都打倒好上位。

在这次事件里,郑家不顾大局,李世民必须杀鸡儆猴,之前他已经给过郑家一个面子,没有追究郑元睿走私粮食发灾难财之事,可郑元璹这事比郑元睿的事恶劣百倍。

“玄龄你来草拟敕旨,夺郑元璹所有官阶,削其沛国公之爵,除籍为民,令回原籍归家反省。”

这个处置结果,让房玄龄都有几分意外,太严厉了。

仅一句除籍为民,可就非常严重了,除籍这个籍指的是名籍、宦籍,也就是为官的资格,除籍之后,就成为普通百姓了,以后就再没当官的资格。一般官员就算贬降夺职,可起码还保留名籍,随时还有机会起复的。

这是真正的一撸到底了。

先前郑善果被一撸到底,还起码保留了散阶和爵位,只是没了职事,可现在郑元璹直接成了庶民。

“着有司夺回朝廷历次给予的赏赐,并收回职田、官人永业田、爵位永业田等。”

既然要动手,李世民就决定狠一点。

他要借此事,狠狠的再杀一杀那些士族的傲气,如今是新朝新时代了,若是还敢不敬皇帝不敬朝廷,那下场就如郑元璹一样。

李世民对于以五姓七家为代表的山东士族一直是十分忌惮的,他无法把整个五姓七家赶出朝堂,没这个本事也不敢,但是只要逮住机会,便狠狠的踩几脚还是可以的。

一面有机会就踩,一面则是不时的示恩拉拢一下,倒也还算效果可以。如今李世民跟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的关系都还算好。

唯有这个荥阳郑氏,现在被李世民死盯着不放,一次又一次,有机会就踩几脚,从郑玄礼到郑善果再到郑元璹,连带着郑元珣、郑元琮、郑善愿等也都被皇帝找机会收拾过。

从先前做为太子妃娘家时的风光无两,到如今被皇帝死盯不放,郑家也算是惨,可偏到现在郑家还不肯投诚效忠,郑元璹这次还敢说什么天降蝗灾是皇帝德行不够,这不是暗示他李世民兵变篡位吗?

这种事魏征这样的人若是说两句也就算了,毕竟魏征也就是个直臣喷子。可谁说也轮不到郑家来说,郑家是息灵王的死党,曾经的士族领袖,若是任他们胡咧咧,以后如何管控舆论?

“岐州京畿要地,刺史之职不可空缺,请陛下选用良吏任之。”

“玄龄有何人选举荐?”

“臣以为秦琅倒是能吏干臣,眼下指挥治蝗也是效果突出,抚民有力。不如,以秦琅检校岐州刺史?”房玄龄举荐秦琅。

可皇帝却连连摇头。

“秦琅朕左右离不开,另推荐人选。”

“那柴绍如何?他此前任过岐州刺史,在岐州也挺有民望!”

这倒是个好人选,只是李世民思虑良久,还是摇头。柴绍虽是他姐夫,可柴绍在此前他与建成的争锋中,没有站在他这边,始终让他有些耿耿于怀,尤其是柴绍带兵能打,治地又有方,在岐州还素有威望,这不免让李世民有些忌惮担忧。

“你看窦恽如何?”皇帝自己提出个人选。

“臣以为善!”房玄龄对这个人选直接赞成,原因无他,窦恽姓窦,是李世民母亲娘家人。

窦恽的父亲窦威,为唐初的宰相,任过内史令。他祖父窦炽是隋朝的太傅、邓国公。窦威是窦穆皇后的堂叔,因此李渊都要喊窦威一声叔,李世民要喊窦恽一声表舅。

窦炽一家都以勇猛能战出名,偏窦威却是偏好文史,曾经还被族中兄弟们讥为书痴,可他在隋朝得宰相李德林举荐出仕,从秘书郎做起,任期满后都不肯调离秘书监,一心钻研学问,而他的那些族中兄弟们都因军功而显贵,大家又讥笑他,你莫不想成为圣人?窦威笑而不答。

窦威后来在朝中极有才名,任过杨广的内史舍人,李渊入长安后,征他为大丞相府录事参军,窦威后来主持制订了新朝的各项章程、制度条令,表现极好。

李渊称帝后便特拜他为宰相,他对窦威说,北周时有八柱国,我家与你家都曾位列其中。如今我是皇帝,而你却是宰相,有些不平等啊。

窦威则道,窦家在汉朝时便是外戚,北魏之时又有三位皇后,如今陛下开国,臣又因姻戚身份得到任用,臣十分恐怕,怕不能胜任。

李渊则笑称关东士族之崔氏卢氏等五姓七家相互联姻,便自鸣得意,你家世为帝室姻戚,不也很贵重吗?

不过窦威出任宰相没多久,便病死了。

当年李渊拿窦家来跟五姓七家比,如今李世民拿开国宰相窦威之子窦恽来取代荥阳郑氏的郑元璹接任岐州刺史,很明显这个选择不简单。

房玄龄岂会看不出,自然是满口赞成。

河南窦氏三房,魏周隋唐堪称四朝外戚,皇帝明显是觉得自家亲戚更可靠一些。

窦恽的堂兄窦轨,眼下便是益州大都督在任,上次实封功臣,窦轨便也是实封六百户功臣。

“秦琼秦琅治蝗救灾有功,赐秦琼岐州田地二百顷,秦琅岐州田地百顷!”皇帝出手阔绰,直接就赏赐了秦琼父子二人许多田地。

稍后,李世民叫来百骑司的人,“给秦琅传一道口谕,岐州蝗情既已控制,便交由延安郡公窦恽接手,他再辛苦跑一趟泾州,替朕去瞧一瞧泾州刺史李艺在做什么,为何泾州报上来的蝗情控制不力?”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贞观俗人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