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给他一点小小的震撼(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张韩在小沛待到了二月,而后传来了消息说曹操其实早就已经回到鄄城,并且和大公子一同主持春耕。

济北的兵马自琅琊退了出来,但留下了上百名死士作为暗探,现在将小沛兵马全部交托给曹纯,命张韩徐徐赶回鄄城理政。

张韩满眼都在盯着这“徐徐”二字:“是不是意味着,我三月份回到鄄城,也不会被责罚?”

“唔……”典韦皱着眉头往后仰头了一下,“典某劝先生不要这样。”

“啧,典兄胆气虽大,但却不作,少了几分乐趣。”

张韩拿着信令向曹纯拱手,笑道:“子和兄长,那就全权交托给你了,在下先行回鄄了。”

回圈……每次这么说都一种牛马的感觉,但是又没有人给草。

“好,”曹纯欣慰的点了点头,和张韩相处十几日,留有不少把酒言欢、秉烛夜谈的回忆,张韩不像其他博学者那般云山雾绕的说话,他人坦诚、懂的道理很多、涉猎十分广泛,而且说话又好听,相处下来越发的舒适。

甚至,伯常人已调任,还心念驻防的兵马、小沛百姓,特意郑重其事的嘱托我,难得。

想到这,曹纯嘴角一咧,抱拳道:“伯常放心吧,小沛有我驻守,定不会让你挂念。”

“不是,我说我那宅邸的修葺。”

“哦,”曹纯脸上失去了神采。

……

鄄城,衙署后院之中。

曹嵩在车马劳顿到达鄄城之后,直接大病三日,仿佛被什么抽去了浑身精气,只能躺于榻上微弱呼吸,曹氏很多宗亲都以为他惊吓过度,还是要走了。

没想到自第四天起,得药汤、膳食的调理,曹老太爷慢慢开始进食,逐渐有了好转,第六日便可以下地走动。

到此,他的命才算是救了回来。

曹操大宴之后,将荀彧请到了家中内屋,两人于私密之地驱走了随从与宿卫,暗中商议。

“我欲攻伐徐州。”

一番寒暄之后,曹操直截了当的挑明了自己的态度,“陶恭祖欲杀我父,以泄去年兵败之恨,此仇若不报,则枉为人子。”

荀彧眨了好几下眼,就像是被“话”熏到了一样,道:“徐州四战之地,水患严重,战无山川之险,内治则有黄河之嫌,徐州世家几十年生存,根深蒂固、商贾通达,明公若要取徐州,此时是最好的时机,但我兖州如今却也蒸蒸日上,若是开打难免损己。”

“明公是想——”荀彧话说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神色一凛,拱手朗声道:“在下明白了,此时是最佳时机!可战!”

以父之名,攻徐,境内百姓定不会怪罪,毕竟这是扯孝道为旗,便是占据道义。

而老太爷也的确在徐州遭祸,绝不是谎称,这件事自进城起,有无数人看在眼里,有刻意宣扬的暗子,早就在做此宣扬。

估计东郡外城的百姓,已逐渐将其当做饭后的谈资。

这样一来,境内没有怨言就不会生乱,而道义同样能够用于痛击徐州军民。

这一道优势,是当初张韩力主推行仁政,因此积攒下来的“无形军资”,也就是儒学常提的民心所依,这四个字很难用兵马、钱财来衡量。

唯一的担忧是,之前杀边让的隐患。

荀彧乃是世族出身,他的立场于兖州时,自然是站在曹操一方,毕竟是他自己认为的明主,但却又了解世族不会轻易的善罢甘休,定不会让曹操真正坐大。

是以张邈未除之前,明面上就还有人可以支持,此节,他不信曹操没有考虑到,所以还在静静等待。

曹操此时轻笑了一声,道:“此次我故作疑兵,以张韩、子和的兵力露于小沛,牵制陶谦,为的是令泰山兵马进入徐州后还可以安全撤回来,同时安插数百探哨进入徐州境内。”

“再者,便是大做疑阵,假意出征徐州,世人皆以为我在攻徐,兵马调动极多,却没想到我已经回来,这一来,就发现了一些端倪。”

荀彧好奇抬头:“什么端倪?”

“东郡有送往陈留的密报,陈留也曾派遣哨骑来打探消息,此时稍作注意不难发觉,我还派遣宿卫抓了一两个骑兵,问出了一些事。”

“东郡内部有人欲置我于死地,而陈留张邈必定反我。”

曹操轻松的笑了起来,他这一趟收获颇丰,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心中坚定不移的印证了此前的疑虑。

张邈,自从袁绍发来命令让曹操斩杀张邈,而曹操拒绝的那一日起,张邈就不对劲了。

许是自那以后总感觉有屠刀悬在头顶上空,又或者是感觉到羞愧不甘,所以心生妒恨。

这很好理解,以往兖州堪以称雄者属刘岱、名师大儒便是边让,而能接刘岱班的,肯定就是有八厨之名的张邈。

汉末的天团很多,什么八厨、八骏、三休、“桃园三杰”、“建安七子”之类的,有这种头衔,才能不一定都很高绝,但背后资源的倾注一定不少。

曹操在创业时无处可去,还要靠着张邈才能得以落脚。

忽然有一天,这靠着自己才能存活的小老弟,摇身一变成了顶头上司,以往说话还能背靠榻上,颐指气使;现在却要卑躬屈膝、不敢有违,一时半会是接受不了的。

荀彧默默点头,不去问曹操为什么,既然论断如此,便准备排布即可。

“文若,东郡、陈留,我仍旧交由你统全局之钱粮,任用贤才,望你不吝才干,为我分忧。”曹操说罢,很自然的将手放在了荀彧的手背上,紧紧一握。

放眼整个东郡的核心谋臣,数荀彧之外再无他人能为自己撑住后方。

志才虽有才干,但颇为放浪不羁,无论仪表还是行径,都常令人诟病。

元让虽有文治、武功,但却需要守备东郡北地,也就是濮阳,脱离袁绍的命令之后,此地便成了屏障,要随时防备袁绍动兵威逼。

程昱有才,且是本地名士,又曾跟随刘岱,在兖州故交很多,但他刚刚依附,还不能够得到完全信任。

张韩……那小子不配。年纪轻轻不谙世事,名声出身不够压不住众儒,别等自己征战回来他已经被人暗中刺杀。

唯有荀彧,出身世族、博学多才、品行无双、自省克己,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一块璞玉,曹操时常思己时觉得,大汉官吏若都像文若这样有冰清玉洁的品质,或许就不会到如今这光景。

如果连荀彧都信不过,我还有谁能够信任呢?

“在下……谨喏,明公委以重任,彧定殚精竭虑,以死相报。”

……

二月中旬,在农忙已开始许久,各方面都不需要再更置人手的时候,张韩带着典韦匆匆赶了回来。

回到鄄城时,张韩早在路上就想明白了曹操此行的目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曹老板故作疑兵调动了徐州兵力到处走,表面上看是让他派进琅琊的精兵能够安全撤回来,同时安插暗子到琅琊境内。

但实际上,他已经很敏捷的回到了鄄城来纠察陈留与东郡往来的迹象。

只能说是个十足的老阴比。

徐州那边极有可能今年一整年都在注意琅琊周围,而且要派出很多人查探曹操派进来多少二五仔。

之前张韩不会在曹操面前说张邈太多坏话,只是一个劲的叫他防范,但现在不一样了,那些看似惊世骇俗的论断和猜测都可以说了。

张韩决定,一回来就透露一点答案给曹操,给他一点点小小的预判震撼。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