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璠刚出门没多久,就听见一声“少爷……等等我。”从背后喊来。
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仆人边绑衣服边喊着跑了出来。
“我去锻炼,你要跟着我干嘛?”吴世璠一脸不愿地停了下来。
“少爷,你以为我想啊。”名唤吴桐仆人手忙脚乱的整理身上衣服,
“老爷出征前说了,要时刻跟在你左右嘛。少爷你以前不是这样子的,以前你都是在府里读书练字的,你怎么现在整天想着要出府了。”
吴桐也是一脸的不情愿。
他是吴家的家生子,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被安排来做吴世璠的随从小厮。
那时候还小,不懂做少爷的随从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被安排过来的时候,自己的父母一脸荣耀,随后听说父亲从府中的后院管事,升任府中总管副手,协助总管负责府内事务。
当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父亲哭了。
父亲当晚在府中和各位管事喝了很多酒后回来,就抱着自己一直亲。
他告诉吴桐,他们能拥有这一切,是因为吴桐做了少爷的随从,这是他们家的荣耀。
还嘱咐吴桐一定要保护好少爷,不能让少爷不开心,少爷说什么就是什么。
吴桐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讲,但父亲说什么,他听就是。
以前少爷总在书房里读书练字,平时做完先生布置的功课后,最多就是带着一队随从护卫,到乡下采采风,踏踏青。
现在的少爷就离谱了,总是自己一个人跑出来,一点都不理外面的危险,那些流氓、乞儿、时妖、走卒、盗寇……要是遇到这些贱民怎么办。
“不要总是躲府里嘛,昆明这么美,多出来看看。”吴世璠哈哈一笑。
吴桐不以为意,小声嘟囔着:“咱府里就是昆明最美的。”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自是亲切,再加上吴世璠这个世子,一向都是文雅敦厚的,吴桐自是不怕。
吴世璠两人边走边斗嘴,不多时就步行来到城南的校场,时间差不多是卯正(早晨六点)了。
朝晖初升,万物苏醒。
正在校场门口打盹的老卒,被其余值守士卒捅了一下腰后,猛然清醒。
脑子还没清醒过来,就看到了前面走来的吴世璠,赶紧笑着跑过来打招呼:“方少爷,您又来啦。”
“嗯,是宋头啊,昨晚值哨啊?辛苦啦啊。”说完从腰间掏出一个小布袋抛给老宋头。
“接着,给弟兄们提提神。”
老宋头双手接下抛下来的布袋,两眼都眯成一条缝了。
“方少,您太客气了。过来就过来嘛,又赏咱们。”
吴世藩哈哈一笑:“宋头,我记得你是老辽东,很久没过过瘾吧?尝尝,看看合不合你口味。”
“我们先进去啦,别大嘴巴,知道吧?”
“少爷放心,俺老宋嘴最严了,事情在我这,就没有过第二人的耳的。”
“行!宋头说的话,还是很有力的,走了。”
“少爷慢走。”
老宋头一脸陪笑的目送吴世璠一行人。
等吴世璠一行入校场后,另一个值哨的士卒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对老卒道:“头,这方公子真跟别人不一样啊,堂堂吏曹大人的孙子,竟也好军伍。”
“何止吏曹啦,你不知道了吧,人家吏曹大人现在兼任湖南巡抚,在大王军前效力呢……”
老宋头打开袋子后,笑得更灿烂了,鼻子对着小小的袋子口深吸几下,脸上顿时充满一种幸福的满足感。
“头,方少赏的是什么?”
“烟叶,这可是好东西啊。”
“什么来的?值钱不?”
“在喜欢这玩意的人面前,钱算个屁。在不喜欢的人面前,这玩意算个屁。”
“就这几搓烤焦的烂叶子就能值钱?”
“一看你们就是没上过战场的,上了战场,银子都是假的,这才是咱们的命根。”
“那……给俺们尝尝呗。”
“去去去,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今天这赏归我了,改天请你们喝酒。”
……
吴世璠为了低调,把吏曹(注1)尚书、湖南巡抚的方光琛的长孙方万扬(注2)名号给报上来。
主要是方光琛他老人家不在昆明,方公子又是个大门不出的书呆,平时不出去玩,因此本着替别人玩的好心,就用了他的名号。
例如什么平时去校场蹭饭啊,和士卒摇色子啊,去山里挖菌子啊,偷狗啊,逛赌坊,斗鸡斗狗什么的,都是“方公子”的名号,因此昆明大街小巷,开始知道了“纨绔方公子”。
“少爷。”两人刚走进校场,吴桐的嘴就开始巴拉巴拉了。
“又干嘛?”
“为什么你要用方少爷的名号做坏事呢?”吴桐很不理解的问了吴世璠这个问题。
“那个哪叫坏事呢?”吴世璠嘟着嘴,有些不高兴了。
这么好玩的事情,怎么叫做坏事呢?我以前都没玩过好吧!
“那叫走入市井,体验生活。”吴世璠耐着性子跟吴桐解释,或许心中其实也是在向自己解释。
“他爹给他起名方万扬啊,为什么叫万扬,就是为了让他扬名天下嘛。那家伙整天总是死读书,什么时候能够扬名天下?你看,我替他玩,替他斗鸡斗狗,替他扬名嘛。”
“少爷你人还怪好咧。”
“那是。”
“可是少爷,你以前不是最喜欢跟方少爷一起吟诗作对、谈论经史典籍么,你这样说他,他知道吗?”吴桐表示疑惑,少爷变了,大大地变了。
吴少爷被怼得很不高兴:这人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少说点。
“住嘴,我扣你月钱!”
“啊?哦……无所谓啊,反正那钱都被我爹拿了。”吴桐很无所谓的耸耸肩。
吴少:……
而此时真正的方家大公子却一无所知的在府里背书。
注1:三桂……任命各部职官:以方光琛为吏曹、来度为户曹、钱点为礼曹、韩大任为兵曹、冯苏为刑曹、吕忝子为工曹。以郭昌为云南巡抚。三桂所设“六曹”,亦即清廷的“六部”——李治亭《吴三桂全传》
注2:方光琛及子方学潜是明朝崇祯朝礼部尚书方一藻(字:子元)的子辈孙辈,安徽歙县人。
方光琛全家在昆明沦陷后被杀,历史没有留下方光琛孙子的名字。我查了安徽歙县的方氏族谱,实在查不到方光琛一脉的字谱排序,因此套用了安徽阜阳方氏的辈序“伸子建学万”,让方光琛的孙子属于“万”字辈。
即祖父方子元,父方廷献(取自“家修廷献,建碑立传也”,是为“建”字辈),子方学潜,孙方万扬。虽然不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