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行至水穷处 1(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赵懿这厢正悠哉游哉地喝茶,眼见个面目姣好的少女进得大堂,漫不经心的笑意还未达嘴角,便差点将口里的茶汤喷将出来:格天府的小女娃。

几步窜到她跟前,习惯性地去拎她的后襟领子,未料她并不如往常那般敏捷地躲,反而安静地抬起密长的眼睫,看他:“赵家哥哥,你怎到了此地?”

赵懿的大手停在空中,缓缓放下,上下打量着眼前之人:依旧是那欺霜赛雪的容颜,却有些憔悴,似乎曾度过无数的不眠之夜,那双灵动得溢彩流光的明目,也似乎笼上了淡淡的忧伤之色。

半年余不见,这小女娃竟然长大了,从头发丝到脚尖,都散发出一种让人怜惜的哀愁和美丽。

愣得半刻才皱起眉头,问:“乐乐,怎扮成如此模样?你翁翁看不见,折腾不了他的。”

他俩在家庭内部与长辈的对抗上是同类,他向来与阿爹和皇后暗中较劲,她则因益国公不肯道出她阿爹离府的原由,找着机会折腾老头子。

“你阿爹有时不也穿着粗布衣去亲耕么?”秦乐乐随他行到案几旁,反问。

她有意的,她明知他对高高在上的亲爹一年中当半天农人的事呲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在装模作样。

事实上他对自己的亲爹一直没看明白,当年的他文武聪明,勇敢果绝,甚至能挽弓至一石五斗。诸臣也赞他资性朗悟,博学强记,在靖康元年的国难中,众人失色惊慌,他却慷慨请行去与金人交涉,副使少宰张邦昌恐惧得鼻涕眼泪齐流,他却极冷静,与金人比射箭三矢连中,以至金庭疑他非皇子而出自将门。

后来的他一意求和,半壁偏安,究竟是因为厌倦了那段内忧外患,怆惶辗转的日子,还是为求生存惧怕二圣归来,或者,不敢太过得罪金庭,毕竟诸位至亲还被质在北地,随时可成刀下鱼肉,剑下亡魂。

或许,都有?他摇摇头,看秦乐乐眼中毫不掩示的讥讽,咬了咬后牙:自从那件事发生后,她先是警戒且奇怪地待他,后来则常常话里话外地刺他。

但这不仅不是他的错,还搞得他好长时间心里有阴影。算了,男人不跟女子讲道理,讲也讲不通,等她出嫁后明白伦常了,自然会改变对他的态度。

“老头子让我去旧都祭祖,顺路暗查一下官场和民情,再便是想办法把你弄回格天府。”赵懿回答她的问题后又把球踢将回去:“可要跟我一路走?”

秦乐乐偷偷出府时并没有通知赵懿,知他总拿她当小女娃,此时也不接他的话,只漫笑盈盈地说:“你阿爹对老头子可真谓体恤呢。”

她虽然时不时地折腾益国公,但从来还是唤他为翁翁的,现在居然和自己一样了?赵懿忽然觉得,小女娃的刺这次不是针对他,而是转向了两个老头子。

心里微妙地欢喜起来。因为他对她温润儒雅,权倾天下的翁翁总是敬而远之的。老头子便如现在的阿爹及他领养的同宗兄弟们一样,与他赵懿是活在不同的世界的。

他们总是衣冠楚楚,谈吐文雅,要么游走在圣贤的文字,要么慷慨在治国的庙堂,而他作为皇帝的亲生儿子,却阴差阳错地,注定流着汗,淌着血,骂着娘,提戟抡枪,在刀光剑影的战场,或黄沙弥漫的演武场。

“好乐乐。”眼前的人仿佛又是多年前那个明眸善睐,左一句赵家哥哥,右一句赵家哥哥的天真女娃,他极是喜欢:“你若不愿回府,捎封信回去也行,益国公因牵挂你都病倒了。”

未料得到的回复竟白开水一般地淡:“他年纪大了,伤风感冒常有的事,未必是因我之故。”

这次,赵懿收起笑意,开始认真地打量她:娟娟静美的容颜,一双明眸如水洗过般的清净。

沉静,她的神情中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沉静。

何事让她改变这许多?他未来得及细想,又听她问:“你出来可有带陈猛他们?”

陈猛,以前常与他干架的那伙少年的头,后来双方不打不相识,握手言和,一邦人便在个破落的祠堂开起了武学,专门训练流浪少年,等他们长大,再进入他的军队谋前途。

他的月钱远不够花,秦乐乐曾不余遗力地以首饰珠宝支持过他,当然,也用他的人,在格天府内大搞破坏活动,弄得府内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想到那宽阔破旧的石墙,以及两侧的雕梁画栋,奇花异石,唯中间百米土埂衰败,荒草丛生。他便忍不住想笑:左右的大户人家谁也不问津他的武学,当然是心有默契,任这一方天地,隔断家长里短,流言蜚语,各自家里也就有了隐私。

名门望族啊,越高越大就越需要一块遮羞的布,生在天下第一大户的他,太懂其中的道理。

就如小女娃那曾隐在深宅的阿爹,那样一个谪仙般的人,却是益国公最喜爱却又最不愿为人知的嫡长子。

“你要用人?”瞧着她眼里一闪而过的幽光,他问。这小女娃时不时会被精怪附体,搞些怪动作来戏弄人间,这次,她又要做甚?

她不回答,自言自语:“你难得远行,陈猛一定跟着。嗯,此去北地几月,再来到湖州郡,你便没有生出什么想法?”将茶盏推过去:“好歹我烹出来的,知你不在意,也别浪费了。”

赵懿分不出她的口吻是嘲讽还是无奈,将茶汤一气喝到盏见底,答:“有甚想法?办好差事便是。”

“你不觉得,很多人有充足的理由来恨你我?”秦乐乐犹豫半晌,终于将心事委婉地问将出来。

赵懿的手再次在空中顿了顿,北地几州被划给金庭,义军活跃。湖州因岳三公子在此,岳帅旧部纷纷聚集前来,当地人上至知府周致深下到底层百姓,都对主战派特别是岳帅一家报有普遍的同情。

他放下茶盏,眼神变得阴沉,冷笑:“两个老头子吃的饭,让你我去跑茅厕,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再说,我姓赵的不也有齐安郡王这号人么?秦氏还有你阿爹。”

他忽然打住,看对方黯然哀伤的眼神,叹口气,放缓语意:“我说过多次,我真的,不知道详情。”

——————

注:

1,齐安郡王赵士[niǎo],(1084—1153)字立之,郇康孝王仲御之四子。有大志,好学,擅文章。历任宁远军承宣使,权同知大宗正事等位。按辈份是赵构的叔父,是他向孟太后请求让赵构继承皇位并得诸多支持。齐安郡王为人正直,做过不少救济国难,怜悯百姓的事。当岳飞蒙冤,他入宫找赵构理论,以全家百口担保岳帅无罪,结果反被万俟卨(岳飞案的第二个主审)弹劾,终被革职,逐出临安,贬死地方。

2,孟皇后,昭慈圣献皇后(1073年—1131年)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曾二度被废二度复位,并两次于国势危急之下垂帘听政,扶持赵构上位。

3,青年时代的赵构的确文武双全,1126年靖康难之前,他因出使金国表现良好,他爹徽宗升他任节度使和几州牧,后来他哥钦宗也拜他为兵马大元帅,募兵勤王,但不久后旧都破,徽钦二帝及百官都被金人所掳,特别是他在次年登基以后,估计他的心态就发生了微妙变化,毕竟,二圣归,构何存啊。毕竟后世的土木堡之变证明了,哥哥回来了,弟弟只好死了死了的。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千秋谁与度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