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前缘(上)(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尹峤岚。”江离缓缓重复了遍。

“我依然是乔羽。”乔羽道,“这本名我已少用,说出来只想让你知道,不必改变甚么称呼。”

“好。”江离本也这样打算,眼前的境况下,称呼只算细枝末节,“你为何现在才告诉我?”他追问。

乔羽重往杯中斟满了酒。江离看着从银壶中流出的酒浆,自己明白了答案:是因为尺凫。因为过往结下的情谊,令自己对尺凫曾态度暧昧犹疑,这被乔羽看在眼中。她不仅没有相信尺凫,甚至加倍警惕尺凫会对自己的同情心加以利用。乔羽是在等自己彻底看清尺凫的本性,在此之前,任何坦白只会增加尺凫对自己的威胁。

可那句“你若信她,我便信她”到底又该作何理解?江离感到乔羽对尺凫的态度似乎也有暧昧之处,只是到了如今,当初她说这句话时的真实想法,好像也没有太多追问的意义了。

正愣神时,只听乔羽忽道:“画轴上的那首词你还记得么?”

江离收起了纷繁的思绪,点了点头:“大概记得。”又道,“题款中的祁落书与那画中的尹珣,可是恋人么?”

那首名为“定风波 三九”的词,落款为“祁落书”。江离曾与渺渺推断祁落书是祁氏先人,这首词是她为画中男子所作,饱含有眷恋之意,故有此一问。

“斋主与落书不仅自幼结识,更视她作毕生知己,十分珍惜。落书患有目疾,日常视物模糊,却执意在三公山中往来,斋主劝阻无果,悬心挂怀,于是特为她制作了画上那盏风灯。随着年岁日长,落书却对斋主的爱意越发强烈,不时在相处中表露出来。

“可惜斋主对落书仅止于友谊,无奈之下,只得刻意回避。落书知心意落空,在羞愤下掉头离去,从此再未踏入山中半步。而后染病,未嫁而亡,讣至六翮斋,斋主痛惜抚膺,负疚终身。可叹这二人有缘却无分,终成一桩憾事。”

“雾锁清濠漫零雰,桂叶御风乱玉宸。满斟甘露终释盏,长叹,悲看孤影伴红莲。

将离须信轻云判,聚散,霜翮有凭去复临。人世梦笔皆勘验,归鉴,清斋片言犹可循。”江离把那首定风波低吟了一遍。

祁落书痛悉自己对尹珣的深情付于流水,在伤感落寞中作下此词。上半阙写的是自己在清冷寂寞的夜晚醉卧池边,吊影自怜,倾吐着心中的悲愁。下半阙意境峰回路转,似又突然看透人生聚散无恒,冥冥中自有定数,离合姻缘早有安排,自己只需平静等待,交给时间来检验。

江离初次读到时,便很欣赏这后两句中展现出的旷然豁达。祁落书不是个在感情受挫后只会哀哀戚戚的女子,没有失去自爱和尊严。

依乔羽的看法,这不仅是一首闺怨词,也是祁落书写下的谶词,她曾解出上半阙中皆已经应验的隐喻,且对下半阙的含义做了笼统的猜测。

“那日解读‘将离’这句时,你说指代的是我与‘六翮’的久别重逢。其实这句也已应验,你当时便明白,对不对?”江离望着乔羽,脸庞荡漾起温柔。

乔羽的笑与温暖的光相融在一起,仿佛时光停止了流转。祁落书不能同尹珣携手白头的遗憾,在后世子孙身上得到了圆满。祁家与六翮斋如词中写下的那样,在江离与乔羽在归德府外相遇的一刻,迎来了注定的久别重逢。

“修宇,我希望你能幸福。”江离心潮涌动,情不自禁说出这样一句话。

“会的,因为早有注定。”乔羽答道。

两人都感到了久违的宁静和安稳。

“你说《琳琅清斋记》中郦君提到过的两人,一位是广宁子,另一位是尹珣。”因为背诵那词句,江离忽然记起,自己其实早就从乔羽口中听到过尹珣这个名字。

“这事要从南宋末年讲起。”乔羽道,“真大道掌教郦希成初当教之日,教内分裂愈演愈烈,逆魔群起而攻,已至危及掌教性命的程度。为躲避敌对派系的迫害,郦君暂时退隐到华山,在彼结识了在彼地周游的广宁子郝大通,两宗由此而结缘。

“二人同游远近诸峰,因缘际会来到了三公山深处的六翮斋,当时执掌六翮的正是第三十九任斋主尹珣.斋主健谈且有根基,与两位宗师一见之下十分投契,其后三人时常相约聚会于六翮斋,一些内容被郦君载入了在山中所著的《琳琅清斋记》中。”

“书名上的琳琅清斋,指的是六翮斋?”岳待诏在世时享有‘琳琅圣手’之名,六翮斋善工珠玉宝器,江离猜想,郦君的琳琅清斋若有特指,除此别无他处。

乔羽点头道:“六翮斋中诸事一旦得闻于世,会为斋主尹珣带来困扰,郦君正是有此顾虑,故在著书时特意隐去了六翮斋的存在。后来教内争斗平息,郦君恢复掌教之权离山,临别之际将这部经书赠予了斋主。

“又过数十年,真大道第九代掌教张清志因故再次来到三公山,尹珣将经书取出对他道:‘此乃郦君所作,当璧还贵教保管。’复将其赠还。张清志将经书带回,藏入真大道教祖庭大都天宝宫中,后逢红巾之乱,经书在转移许州途中遭窃,经历种种曲折重见天日时,真大道教已然衰没,接管许州天宝宫的就是全真教华山派,之后的事就不用我再说了。现下这《琳琅清斋记》就在道平身上,你明日借来一读便知,里面如我从前所说,当真没有半个字透露出六翮斋的事。”

“那就奇怪了,既然内容无关六翮,龙华寺对这经书势在必得是为甚么?”

“表面看来无关,背后却还是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俗话说三人成虎,或许是偶然流传到江湖上的一些风言碎语,经过夸大讹传到他们耳朵里时,那经书便成了六翮隐秘的关键了。”[MOU1]

江离叹了口气,若是如此,天宝宫的遭遇真可谓是场无妄之灾。

他接着问道:“六翮斋不问世事,又是怎么与从前的祁家结识的?”祖父祁恤隐居清凉山之前的祁家籍贯何处,所执何业,他一无所知。

“六翮斋只是远离俗世,却非完全闭绝,譬如与真大道,全真两教宗师的情谊,便间接留在了《琳琅清斋记》中,若追溯与祁家的交集,则在更早。

“唐时少府职在督制宫廷器物,怀宁巧思绝技绝尘,常被委以珍异宝石进行嵌造,其中有青州祁氏所献琅玕珠一枚,状似红剌,色如朱樱,形则正圆,光彩可照幽夜,但质地极脆,琢之即裂,故而虽然华美出众,怀宁之前却无人能用,久被束以高阁。怀宁以不世天资,用数年钻研出驾驭祁氏琅玕珠之技,众匠争相模仿,但无一人能够成功。

“怀宁隐退之后,此技也随之而绝迹,知之者无不深为惋惜。怀宁常谓珠玉有灵,工匠展其光华乃使命所在,不忍眼见其再度蒙尘于深阁之中,于是辗转托人致意祁氏,称愿令爱徒和璞继续为祁家制器,不过条件有二,一为保守六翮斋秘密,二为六翮制器不入宫廷,祁氏自然无有不应。后来尹和璞继承六翮斋,与祁家的交往就一直沿续了下来。”

“原来早在唐时,祁氏先祖就在青州了。”江离道,“曾听爹爹讲过,自古青州府昌乐县境内山谷沙砾中多产红青宝石,所谓琅玕珠,大约是伴生其中的异品。只是宝石出于天然,人人皆可得之,我怎听这琅玕珠,倒像是被祁氏独占之物呢?”

“因为出产琅玕珠的山谷,正是祁氏世代埋骨私地,为先人所卜,更有三代之前谶言曰‘安息壤,飨凤凰’为兆,传说凤凰以琅玕为食,祁氏琅玕由此得名,只能说是天意。”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琳琅清斋记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