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皇宫小霸王朱雄英(求订阅求月票)(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昨天,朱英刚从孝陵回来。
  对于孝陵的情况,记忆犹新。
  自古帝王家对于风水极为关注,作为皇家陵墓,孝陵被重兵把守。
  几乎有着自己单独的体系,不受到任何人的节制,直属皇帝管辖。
  当时和锦衣卫宋忠一起过去的时候,还只是接近钟山,就已经遭到了孝陵卫的盘问。
  到后面更是层层关卡,制度森严。
  孝陵卫看似是给皇帝守墓,实则地位极高,俸禄从来不缺。
  孝陵卫内并设经历司,在职官兵编制五千六百名。
  一卫中有五个个所,每一个所中有一千一百二十人。
  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其中又挑选了五百名精兵,作为孝陵卫核心战力。
  御赐斗牛服,绣春刀,地位极高。
  精兵的选择标准是,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这些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并实行末位淘汰制。
  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
  这是孝陵卫才有的特殊福利,跟后世的养老退休金一个道理,可见大明对于孝陵的重视。
  孝陵卫也从未让皇室失望,自明初到明末,共计二百七十六年,孝陵卫驻扎了二百六十七年。
  看似有十年的相差,但实际上,孝陵卫是在洪武十年,才正式驻扎到孝陵。
  这意味着,一直到明朝灭亡后,孝陵卫才被迫解散,此后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遭到严重的破坏。
  老爷子说他的大孙,葬在钟山附近。
  这钟山孝陵,还能有别人敢随意安葬?
  何况老爷子还是朝堂大臣,他的大孙死后,能偷偷的葬到钟山去?
  在大明这里生活十年,朱英非常清楚如今的风俗。
  未出嫁女子,横死者,终身未娶男子,早夭,皆不可入祖陵。
  对于皇家来说,祖陵自然就是孝陵。
  按大明习俗,未满十六岁身死,便算作夭折。
  老爷子的说法,他的大孙十年前,才刚刚八岁,就已经早夭。
  连入祖陵都没有资格。
  更何况还是钟山孝陵。
  哪怕天大的功劳,和陛下再好的关系,也不可能。
  就算是陛下亲生的皇子皇孙,也......
  想到这里,朱英思维顿时僵住,眼眶微微扩大,瞳孔紧缩。
  皇明嫡长孙,朱雄英,虞王殿下。
  洪武七年生,洪武十五年薨逝,八岁早夭,葬于钟山。
  呼.....
  热闹的街道上,朱英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
  这一刻,他似乎有了什么了不得的发现。
  “东家。”张伯的声音传来,将朱英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朱英回过神来,眼神中带着少许的复杂,微微沉吟,而后说道:“没事,回去吧。”
  刚才朱英突然停住脚步,在这街道上站立了许久,张伯不知情况,这才出声提醒。
  ......
  大明皇宫,奉天大殿前广场。
  朱元璋向着华盖殿走去。
  因为朱元璋本身也是从沙场拼杀出来,最是看不得懒惰和懈怠。
  还有那奢华的作风。
  因此规定,紫禁城内禁止骑马坐轿,要求所有官员一律步行上朝。
  现在所指的紫禁城,可不单单是内城,而是包括外城一起。
  这可苦了上朝的官员们,因为只能不行,不管风雨雷电也是如此,夏天还好,一旦到了冬季,那可是真的要命。
  早前就有官员因为住得比较远,因为是寒门出身,有些营养不良,患有夜盲症。
  摸黑赶早朝,摔入内城的护城河,差点溺死,最后得侍卫救上来。
  因受到惊讶和风寒,足足在家里躺了半个月。
  “陛下今日带着茹尚书一同前去,昨日长孙殿下又去了虞王陵寝,以长孙殿下的聪慧,怕是有可能猜到了陛下的身份。”
  蒋瓛见陛下心情愉悦,因此开口提醒着说道。
  “猜到了好呀,咱还怕他猜不到呢。这个小兔崽子,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啥事都不听咱的呢。”
  “咱对大孙,又不忍心责怪,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
  “咱记得大孙小的时候,最是顽皮捣蛋,借着他奶奶护着,简直是无法无天,这要是打了,骂了,咱下去也没法跟大妹子交代。”
  “嘿嘿,他要是把咱的身份猜出来了,想必日后定然会老实许多。”
  朱元璋笑着说道,很是开心。
  这宫里,随便换哪个儿子孙子,还能和他对着来么。
  自大明建国以来,唯一一个敢在他身上拔胡子的,也就大孙子了。
  调皮捣蛋得很。
  朱元璋还记得清楚,当时在坤宁宫里,晚上不肯睡觉,非得要玩。
  没得办法,朱元璋只能屏退所有宫女太监,然后伏地,让大孙子玩骑马马的游戏。
  等大孙子玩累了,也就可以睡觉了。
  这天底下,敢骑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玩骑马马游戏的,恐怕也就朱雄英这么一个宝贝大孙了。
  朱雄英还在的时候,在皇宫里可是名副其实的小霸王。
  偶尔去一趟皇宫学府,整个学府都要抖三抖。
  七岁多,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就是亲生父亲朱标看见了,也得绕道走。
  要是被朱雄英缠上,那可就不好受了。
  随便说上几句重话,朱雄英直接到皇爷爷面前哭闹,少不得一番训斥。
  那种溺爱,管你什么理由,无脑站边。
  朱元璋其实也很无奈,哪怕他不想站边,马皇后也由不得他。
  就连朱标都这样了,更何况其他皇子皇孙。
  这也是朱元璋见到朱英后,什么事情都让着,哪怕在朝堂是个忌讳的倭国。
  在朱英说起的时候,朱元璋也得忍着,只能好言劝说。
  这是来自大明皇帝的隔代溺爱。
  也就唯独朱英一人了。
  这话要是朝臣提出。
  呵呵,家里可以吃席了,当场给你赐死。
  朱元璋想着大孙小时候的往事,嘴角不由微微翘起,走起路来都健步如飞。
  “对了,传咱的谕旨,跟孝陵卫那边交代清楚,咱大孙的陵墓,得多安排些人镇守,莫要给咱出什么乱子。”
  “老四那混蛋玩意心中咋想的,咱这个做老子的还能不清楚。呵,这些民夫估计早就被他安排了人手。”
  “指不定就是想坏咱大孙的陵墓,让孝陵卫给我看管严实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咱拿他们是否。”
  朱元璋突然想起陵墓的事情,脑海中微微一转,就猜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猫腻。
  大孙本来游走西域,草原。被老四朱棣直接带到京师来。
  在锦衣卫发现了两个大孙子养父亲子的坟墓后,这点小道道,岂能瞒得住朱元璋。
  要是连这点猫腻都猜测出来,他朱元璋还能拿得下这大明江山?
  这也就是因为老四朱棣和朱元璋的性格极为相像,就目前而言,算是自己儿子中军事天赋最为出色的那个。
  前年还立下了泼天功劳。
  加上目前大孙子的身份,还没真正的铁证支持。
  不然就这一手,都足够朱元璋将朱棣的藩地收回,削除王爵了。
  “臣遵旨。”蒋瓛在一旁躬身说道。
  眼睛里闪过一丝喜色。
  他现在非常庆幸,当初得到消息之后,冒着得罪太孙朱允炆的风险,也要将此事单独向陛下汇报。
  当然他心中也清楚,太孙朱允炆对于他这样的锦衣卫头目,早就看不顺眼。
  长孙殿下,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长孙殿下目前没有其他势力可言,他只需要提早进入,日后长孙殿下即位,便就相当于从龙之功了。
  朱元璋吩咐完后,又说道;“对了,帮咱把信国公接来。让光禄寺准备些酒菜,就到后花园吧。”
  “臣遵旨。”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
  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
  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轿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
  现在的汤和,正是一直居住在皇宫的内城中。
  这么多年过来,朱元璋身边的老朋友,也没几个了。
  关于大孙的喜悦,朱元璋迫切的想找人分享,这就想到了这个昔日的老大哥。
  汤和对于朱元璋有知遇之恩,不过曾经在常州镇守的时候,经常因为酒醉犯错。
  在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答复后,酒后失言,埋怨的话被朱元璋知道。
  以至于平定中原后,论功行赏时,朱元璋以汤和征闽时释放陈友定的余孽,使八郡重受骚扰。
  还军途中,又被秀兰山贼寇袭击,失去二名指挥使为由,不封汤和公爵。
  汤和伐蜀回来后,朱元璋又当面数落其逗留之罪,汤和顿首谢罪,此事才作罢。
  哪怕被封为信国公的时候,朱元璋仍列举他在常州时的过失,并命人刻在世袭凭证之上。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不愿兵权被诸多勋贵将领长期把持,还没公开收回兵权的时候。
  这个意图被汤河察觉到。
  汤河自幼和朱元璋一同长大,对于朱元璋的脾性非常了解。
  尤其是封信国公的坎坷经历,让汤河更加明白,现在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儿时的朱重八了。
  尤其是胡惟庸案的出现,朱元璋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让汤河明白,如若一直把持着兵权,只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因此找机会对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
  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赐宝钞五万,在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两人这才重归于好。
  至今,朱元璋身边唯一剩下的老朋友,也只有汤河一人了。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