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深入合作(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康先生,《话说长江》的主持配音用的是国语,我怕香港的观众可能不习惯,能不能重新做成粤语配音?”

凤凰电视台的节目副总监梁粤明问道。

康剑飞坐在后面看了一段,摇头道:“不用,这个中央电视台的配音主持很厉害,几年前他配音的《丝绸之路》在日本播放时,也是用的国语原音,日本人都非常喜欢,没道理香港的观众还不如日本人。”

“那好吧,暂时定在每周五晚上播放。”梁粤明不无担忧地说道。

凤凰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深入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卖电视剧给中央台那么简单,还要有来有往才行。

就在一个半月以前,中国和英国正式签署协议(几个月前签的是草约),确定香港将在97年回归祖国怀抱。

虽然香港的社会与经纪秩序因此迅速安稳下来,但仍旧有许多香港市民对大陆抱有抵触情绪。

大陆非常慷慨地每年给梦工厂4部电影的准入额度,康剑飞自然要投桃报李替大陆宣传,而这一次选择的就是购买中央台的人文纪录片《话说长江》,拿到凤凰台每周五的黄金时间段播出。

《话说长江》与数年前的《丝绸之路》一样,都是中日两国的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不过《话说长江》却是中国方面为主要创作者。

《话说长江》里面的许多东西属于世界级首创,已经以录像带的方式,发行到日本和美国,而且录像带销量还算不错。

80年代台湾有个收拾火爆的电视节目叫《双响炮》,《双响炮》的《中国电视史》单元最为厉害,收视率曾雄霸台湾三家电视台数年之久——连热播电视剧的收视率都不如《中国电视史》。

《中国电视史》的制作人王伟忠,在多年后在《康熙来了》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是在日本看了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后,才突然生出制作《中国电视史》的念头,并且在拍摄时模仿了《话说长江》的配音主持。

在选择购入中央台的哪个节目时,其实康剑飞是颇为纠结的,负责去京城选片的凤凰台工作人员足足挑了一个月。

之所以会如此难选,是因为既要能传递爱国情怀,加深香港人对祖国的理解与认同,又不能因为过度说教而引起香港观众的反感。

而此时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又恰好处处都带着说教意味,如果在香港播放肯定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话说长江》恰好就是一部没有任何说教意味的纪录片,其制作人在策划这部片子的时候,就对纪录片的文案有着特殊要求。

那就是不能出现任何“爱国”、“爱国主义”等字眼,只是以一种平易近人地角度在客观描述,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劳动人民的记述,让人从心底油然而生出爱国之情。

看出梁粤明心里的担忧,康剑飞笑道:“你不要担心,毕竟这只是一部纪录片,收视率能有15%就不错了,又不用你来负责。”

梁粤明这个节目副总监负责的正是综艺、谈话、纪录片等等节目的播出,他为难地说道:“如果把《话说长江》放在星期一、星期二播出,我没有任何话说。但星期五晚上可是黄金时间,一般情况下收视率至少25%才算及格,用来播《话说长江》这种纪录片实在浪费。”

“先试着播两集看看吧,收视率实在太低就调整播出时间。”

康剑飞也拿不准《话说长江》是否能吸引香港观众。

虽说各方面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都很高,但以康剑飞30年后的眼光来看,《话说长江》由于受限于拍摄技术,其制作水平是非常粗陋的,而且男女两位主持人的解说也显得有些刻板。

梁粤明听康剑飞说可以根据收视率调整播出时间,心头顿时轻松了许多,又说道:“康先生,我们跟内地中央台合作摄制的那个节目,前期的筹备遇到了一点困难。”

凤凰台与中央台合作的第三点,就是两台一起出人合作拍摄一档节目,这种合作在电视界是很常见的。

比如被日本右翼分子称呼为“日奸台”、“通共台”的日本NHK,就在中日恢复邦交后与中央台合拍了大量纪录片,比如《话说长江》就是NHK与中央台合拍的,而且资金大部分由NHK来出。

与中央台合作的节目,必须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展现中国大陆美好的一面,二是要具有趣味性且不引起香港观众的反感。

所以梁粤明在做节目策划时极为头疼,他虽然走马观花地被跑去内地逛了几圈,但对大陆的情况仍旧是一知半解。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经验欠缺,并没有多少节目创新能力,所以希望跟凤凰台一起拍介绍中国风土人情和历史地理的纪录片,就如同跟日本NHK长期合作的那样。

康剑飞却不那样认为,因为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太快,看电视的主要群体是家庭妇女和阿婶们,这方面的纪录片很难吸引主流观众。

最终康剑飞选取了两个节目,都是在他穿越前比较成功的纪录片,即《功夫传奇》和《舌尖上的中国》。

《功夫传奇》原由香港电台拍摄,在香港和内地都比较受欢迎,而《舌尖上的中国》就更是家喻户晓了。

但这两个节目都被康剑飞推翻,以内地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功夫传奇》和《舌尖上的中国》都没法拍。

到最后,康剑飞选定了马桶台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记》,准备让找一个家庭殷实的香港不良少年,与内地贫困家庭的孩子角色互换,各自代替对方生活一个星期。

败家子富二代在香港很好找,但却没有家长愿意孩子去内地做节目,认为内地实在太乱太穷有生命危险,这就是凤凰台在筹备节目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不要找那种大富豪,”康剑飞说道,“你多多联系一下,看有没有中产家庭或者小富商家庭,有那种整天逃学打架混社会的孩子。如果家长已经感到没法教孩子,就能说服他们让孩子去一趟内地试试。”

“好吧,我再叫人找找。”梁粤明无奈地说,康剑飞最近尽给他出难题。

不管是《话说长江》还是《变形记》,只要一经播出,凤凰台必然会被扣上一顶红色电视台的帽子,会引起很多对大陆有抵触的香港观众反感。

……

“《皇家师姐》内地人气爆棚,累积票房已逾1600万人民币,折合港币5760万……”

1985年1月25日,《文汇报》的一片报道震动香江影坛。

由于进口配额和发行能力的问题,如今香港的绝大部分电影公司,都把台湾当做最大的海外电影市场。

当康剑飞被台当局封杀后,很多电影公司都是在背后幸灾乐祸的,因为梦工厂只要退出台湾市场,那么他们就少了一个大大的竞争对手。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康剑飞居然顺势把电影卖进大陆,《皇家师姐》如今在内地还未下片,票房就已经卖出5700多万港币,折算成新台币就是接近3亿的恐怖数据。

还有谁敢说台湾是港片最大的票房市场?

《电影双周刊》可不怕台湾封杀,这部杂志已经不止一次得罪台当局了,最新的一期就有对《皇家师姐》在大陆的热映进行评论:“……港片与好莱坞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说的是华语,后者说的英语。无论在什么时候,港片的主要受众都是说华语的华人,其次是日韩、南洋等传统儒家文化圈里的观众……

如今最大的华人群体在中国大陆,那里有着10亿说华语的民众,每一个都是港片的潜在观众。

早在50、6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大陆其实就是港片最大的票房市场,只不过由于政治原因,导致港片不能卖进去,因而大部分电影公司都把重心转到台湾市场。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内地电影市场也会对港片逐步放开,可以预见这种情况会对港片带来多大的影响。而梦工厂将《皇家师姐》卖进大陆,就是一次非常积极的试探。而近6000万港币的累积票房数据,也从事实上证明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后,内地电影市场将会占到港片票房的最重份额。”

“分析得头头是道,就是不知道港片还能不能活到二十年后!”

康剑飞把《电影双周刊》扔到一边,将李力持叫过来吩咐道,“明天最后一天拍摄,你今晚叫阿星和阿达加班多排下戏,离春节档时间很紧了。”

而在嘉禾那边,邹文怀则是放下报纸感叹道:“这个康剑飞还真是属泥鳅的,被台湾封杀以后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跑去大陆混得风生水起了。”

刘靓华也是在嘉禾影业有少量股份的,她被5700多万港币的给眼红的不行,说道:“《皇家师姐》在内地也就上映了一个多月,等到下片时票房恐怕得七、八千万吧。往内地卖一部戏就当在台湾卖好几部,要不嘉禾也尝试着跟大陆接触一下?”

“没必要,”邹文怀摇摇头说,“我们在台湾有完善的发行网络,跟内地合作就等于把之前十多年在台湾发展出的根基全部推掉。而且内地市场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内地电影发行全部掌握在共产党手里,有了共产党的支持才能卖出好票房。康剑飞跟那边也不过是利益交换,听说凤凰台准备近期播一部爱国纪录片,我们可没一家电视台拿来拍共产党马屁。”

刘靓华有着自己的考虑,她说道:“现在香港已经确定了97回归,嘉禾如果不早作打算的话,恐怕香港回归以后会发展不利。”

邹文怀说道:“97回归的事还远得很,再过几年考虑也不迟。”

“这种事越早越好,”刘靓华说道,“你看何世理在香港那么深厚的根基,共产党跟英国上个月把协议一签,他不也乖乖地把《工商日报》给关门了?”

邹文怀被刘靓华说得感触颇多,《工商日报》在香港办了近60年,承载着几代香港人的记忆。

如今只因为确定97香港回归,何世理为了讨好共产党,居然二话不说就将《工商日报》停刊了。

邹文怀知道邵逸夫也跟大陆取得了一定的联系,香港的生意人倒向大陆是大势所趋,不过邹文怀想的还是两不得罪,他说道:“以后嘉禾的片子要注意一下,不能用抹黑大陆政府的情节出现。”

“我会转告老何的。”刘靓华说道。

刚刚过去的圣诞档,潘迪生和洪金宝、岑建勋三人创办的德宝电影公司推出创业作《猫头鹰与小飞象》一炮而红,票房只比嘉禾的大片《快餐车》少了15万,一下就打响了德宝电影公司的名气。

如果德宝能继续出卖座好片的话,邹文怀就会对这家公司格外照顾,他可不想因为挖个女演员而让潘迪生和洪金宝生出怨气。

当然,邹文怀对德宝的照顾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成龙的片子和德宝的片子撞车,那么嘉禾就会把好档期排给成龙。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梦幻香江(调教香江)(六改精修加料版)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