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饮鸩(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嘉千里来投之义、录献图与募兵之功,授予沈幽昭义中郎将之职,且在成都赐下宅邸以示恩荣。令庲降都督马忠督促兴古郡太守将那些交州义士的家小陆续接引入蜀地;待将士家小安顿罢,沈幽将率军北来汉中郡驻扎,归关兴节制。

此乃丞相转与成都的批文。

而将郑璞招回冀县计议,乃是丞相觉得既然交州义士竟如此轻易可招募,或许可以他法再换些劳力归来。

对,是换。

而不是如阴遣沈幽募兵那般上不了台面。

正值需要孙吴伐魏分担大汉压力之际,就不必用如此下作伎俩,伤了汉吴两家和气了。

至于作换的物资,现今大汉唯有战马能令江东趋之若鹜。

先前诸葛恪来使求购战马时,见陇右多有以永昌郡土人蛮夷为奴仆,便有过以交州蛮夷作换战马之议。但那时郑璞严辞回绝,执意要换山越俘虏才作罢。

现今若大汉遣使往江东复议,未必不能成行。

反正对孙吴而言,交州七郡百蛮、不服王化者众,攻伐掳掠为俘亦是靖南土安稳,且能换归紧俏的战马,何乐而不为呢?

“子瑾,我欲复以你为使,前去江东与吴主交涉。”

大致叙罢自身所思的丞相,冲着郑璞颔首,“虽说如此小事,他人亦可胜任。然而,若非子瑾亲往,恐彼江东借故作贱战马价格,且换来的俘虏皆以老弱充任。”

这倒是实情。

不说江东素来作风,就连商贾都会有坐地起价、以次充好之事。

何况人口乃关乎国力,地广人稀的江东,亦需要大量劳力开垦田亩蓄国用。即使允诺了与大汉的交易,但优先将身强力壮的俘虏挑选出来留自用,亦是无可厚非。

但郑璞此刻心思不在出使之上。

因为他知道,如今大汉的战马亦不多。

前番作卖给孙权与江东豪族的战马,乃丞相用蜀锦与茶叶等物资从凉州羌胡部落中换回来的。如今若是再议贸易,唯有将陇西临洮牧场与小陇山(关山)草甸牧养的战马作卖了。

那些战马,可是朝廷留着自用的!

在张掖山丹牧场无法提供战马之前,马岱部、赵广部与护羌营骑卒的战马,皆从由此二处牧场供给。如若此事成行,相当于将骑卒的备用战马都给作卖了

“丞相有命,璞自是愿往。”

略作踌躇,郑璞答非所问,“只是,作换的战马,丞相乃意在临洮与小陇山的军马乎?”

丞相没有作声。

沉默的点了点头后,便侧头眺望着窗外,满目的无奈。

见状,本想谏言不可的郑璞,亦陷入了默然。

大致思考下,便知道丞相为何要作卖骑卒的备用战马了——无非是今岁逆魏骤然来犯,令国小民寡、积弱积疲的大汉瞬间“原形毕露”。

一战夺回陇右形胜之地也好,再复凉州也罢,短时日内都无改益州疲敝的状况。

如现今敌虏来犯,大汉戍守的将士还要先务屯田春耕后再迎战,便是最好的佐证:连务农殖谷的黎庶都匮乏,兴复汉室又从何谈起!

再者,丞相此举亦是为了有备无患。

逆魏雍凉都督司马懿在关中广开沟渠与屯田大熟、别遣近万将士在贺兰山以南屯田的消息,汉军斥候早就探知了。

亦是说,逆魏拥有充足的粮秣之下,今岁大举来犯绝不会轻易罢兵归去。

大汉上下皆不敢断言这场战事将要持续多久。

或许,持续到明岁也未必!

莫看在免了五百匹战马作换粮秣的利驱下,孙吴已然作国书来声称夏四月必然会出兵伐魏,但丞相不会将逆魏罢兵的冀望寄托在孙权身上。

不管是谨慎使然,还是过往事实令人不敢冀望。

春耕、夏耘与秋收,皆需要大量劳力。

大汉如果不缓解劳力不足的困顿,未来战事陷入被动的局面,将会反复上演。

故而,丞相哪怕明知作卖骑卒的备用战马乃是饮鸩止渴,但也唯有忍痛推行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

“呵”

心志极为坚韧的丞相,少时便隐去了忧态,轻笑了声,“子瑾莫作愁念。以朝廷现今局势,兵出关中尚需数年蓄力之功,募骑卒扩建骑兵亦不急于一时。战马作卖了,可有充足时日再繁衍。如若能换来充足劳力,以河西六畜繁盛之地,我军何愁无战马邪!”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下,也唯有如此宽慰自身了。

“丞相所言极是。”

郑璞亦露出笑颜附和,但继而之言却是相悖的,“不过,璞窃以为,以战马作换交州劳力,不宜诉于国事,但可令民间商贾推行或更佳。且此番作卖的战马,当以四五百之数为上,过则犹不及。”

仅四五百匹啊

眉毛微不可见的蹙了下,丞相略捋胡片刻,才催声道,“子瑾可详言之。”

“诺。”

郑璞依礼而应,朗声而回,“丞相,璞之思有二。”

“一者,乃是自古物以稀为贵。去岁我国已然作卖数千战马与江东,若现今再大肆作卖,必然导致作价廉贱。卖多而利薄、卖寡而利厚,与我国而言几无异也,故而无须多损我大汉的战马储备。”

“另一则是不利于我国征伐积谷。江东多山泽,雨水充沛,难为牧马之地。彼吴主孙仲谋若有开疆辟土之志,唯有连频从我大汉购置战马。故而我国切不可令江东战马充足,恐其不复以粮秣作换也。”

“想必丞相亦知,未来数年之内,我国军争粮秣仍不免捉襟见肘之困,推行民间商贾以战马换取江东豪族粮秣,依旧势在必行,故而不可多卖也。再者,即使如愿与江东将交州劳力换来陇右,尚有千里迁徙、起屋宅安顿、恩服其心、画田教耕等琐碎耗费时日,非数年之功不可见成效。”

言至此,郑璞歉然垂首拱手,“故而,璞自衡量利弊,窃以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但可授意民间缓缓推行为佳。”

丞相听罢,一时默然。

因为郑璞所言的利弊得失,他早就在心中反复权衡过了。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蜀臣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