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就是想证明一下,只有他才能想让谁进诏狱,谁才能进诏狱,所以才将正对改制言官制度一事疯狂哔哔表达反对意见的吴玉下诏狱,同时也是让吴玉闭嘴,别再哔哔了。
倪知远和武长春也暂时被押回了诏狱。
倪知远自然要被处决。
而武长春则因为积极配合,被留下了一条性命, 且张贵奏请天启允准,让其成了他的奴才。
这对于武长春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他是属于那种不介意做奴才的人,只要他将来能做别人的主子即可。
何况,是做大明国舅爷的奴才,对于武长春而言, 比让他当正常人都还好。
也就是说,武长春的性命就捏在了张贵手里, 张贵要他死,他就得死。
孙承宗趁着这一日经筵,为吴玉向天启求了情。
作为帝师,他跟天启有着特殊的关系。
天启对他也格外看重。
作为臣子,他也始终抱着忠君的思想,从没有半点要控制君王的意思。
但作为文官士大夫的一员,他对文官士大夫们也有着同为士林中人的同情之心,他内心并不希望自己教育的皇帝视自己这些人为贼,也极力想让君臣关系更加和谐,而达到君臣共治的和谐局面。
孙承宗向天启禀道:“陛下,吴佥宪虽对朝局认识不足,而依旧有党同伐异之见, 但到底罪不至死。以臣之见, 将其一直关在诏狱, 若不明断处置,恐使有些势利小人趁机兴风作浪,而不如尽早处置的好。”
“朕当时也是烦了!这些言官, 稍微改点制,就在那里叽叽喳喳,反对过来反对过去,而且人家不少公卿重臣都赞同,提议改制者也辩驳的明白,还不依!甚至到最后还随意攀咬,如疯狗一样,不下诏狱,只怕他们这些人永远也闭不上他的嘴。”
天启说道。
孙承宗道:“陛下说的是,或许这吴玉只是不赞成言官改制,但对于其他新政,还是支持的。”
“既如此,就宣他来见朕!朕倒要亲自问问他。”
天启说着就给魏忠贤吩咐道:“提吴玉来见朕。”
没多久,吴玉就被押到了天启御前。
天启问道:“吴玉,你可知罪?”
“臣知罪!”
吴玉去诏狱后,也想了一夜,并意识到自己昨日在朝堂上的确失去了理智,而忽略了当今天子的图治之心。
他知道,如今想要阻止朝中的变法派把朝政继续祸害下去, 只能也以变法的方式来阻止变法, 要先投陛下之所好,才能得陛下信任, 才能以改制的名义改已改的制。
所以,吴玉此时在见到天启后倒也没有顽抗,而变得识趣起来。
天启见他这样说,也就问道:“既如此,你说说,你犯了什么罪。”
“臣失礼失德。”
吴玉回道。
“如何个失礼失德?!”
天启问道。
“臣欲御前朝堂上乱言,是为失礼;攀咬勋戚大臣,有党同伐异之心,是为失德。”
吴玉回道。
天启淡淡一笑:“看来,你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吴玉心里松了一口气。
天启又问道:“你想让朕怎么处置你?”
吴玉道:“臣想证明臣等清流言官,非是狺狺狂吠而只知空谈不知民生疾苦不善理政治民之辈,也非真的只会坏朝廷大政,臣请陛下也贬臣做州县亲民之官,臣也愿去一县之地,试点主持变法,增一县赋税而又不会穷一县之民!”
说着,吴玉就拜倒在地:“臣请陛下成全!”
天启听后道:“朕成全你!去做做亲民官,或许对你这个翰林出身的佥都御史有好处。”
“臣谢陛下。”
吴玉回道。
于是,吴玉便被贬去永城做知县。
吴玉则在离开前拜会了孙承宗和杨景辰。
孙承宗则对吴玉笑道:“你前日在御前所言算是长了我清流文官的志气,就是要这样才好,让陛下看见,我清流言官非皆空谈不务实之辈,去做一州一县之亲民官,知民众之所急,晓民众之所难,将来升任阁揆,主持变法者,不愁不是吴公。”
“下官虽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也请阁老放心,下官必不辜负阁老所望,以及朝中清流所望,定让陛下知道,能使大明中兴者,还得是我们清流,而非游于外戚权贵之门的循吏幸臣所能比!”
吴玉拱手回道。
“说得好!”
杨景辰当即附和了一句,道:“公请受敝人一拜!”
“说得不好!”
孙承宗回了一句,就道:“是不要辜负陛下所望!”
“是!”
吴玉答应了一声。
……
“你在朝堂上说得好啊!也成功地让陛下准予了言官制度改革。”
“从此以后,言路就将不再被文官把持,这对于时下进一步端正世风人心,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办官报的这一制度,将是接下来统一思想的利器,而统一思想后,也就能更好的进行改革。”
张贵则也对陈子壮说起了他在朝堂上的表现。
陈子壮道:“全赖国舅爷的指教。否则,下官一书生,哪里会知道这些良策?尤其是办官报这个,算是一个创举,将来不只可以借此统一天下人积极于改革变法的思想,还可以甄别出锐意于中兴大明和不锐意于中兴大明者。”
张贵点头:“所以接下来你的重心当放在办理官报上!用手中的笔,去引导天下舆论!西山工业司已经研制出石版印刷术,以油印代替活字印刷,印刷速度上比市面上的铜字印刷要快不少,到时候算是你所办报纸印发效率高于别人的后盾!另外,西厂在各处的情报点也会招募大量读报者,将你所办报纸所刊载的内容宣传到最底层的百姓中去!”
陈子壮听后颇为兴奋:“如此或真能一改当下民众麻木不仁、朝野蝇营狗苟之世风。”
“最关键的是,让我汉人一改理学大兴以后,只注重内圣而趋于内敛保守之习气,当重复汉唐开放且勇于往外拓展之风!”
“首先,就是要反东林所倡之恢复海禁,所倡之道德说教治国之策!不能只囿于轻徭薄赋而惠民,要想办法,在富民之余,也强国!”
张贵回道。
陈子壮点头称是。
作为岭南人,陈子壮并不支持海禁。
因为岭南多山地,将百姓禁锢在土地上,没有多大益处,而不像江南,处处良田,禁海可将百姓禁锢在土地上,由世家大族垄断出海贸易权,所以,陈子壮反而希望朝廷积极拓展海外利益,这样他陈氏作为岭南大族,也必然因此受惠。
在这方面,他和张贵的观念也是一致的。
……
周朝瑞、安桐等人的首级,因为按旨意要传首各边,而第一个要送去的地方就是辽南。
在辽南的孙传庭和周遇吉两人此时只刚刚得知朝中有言官弹劾他们勾结建奴,并因此皆有些惶恐不安。
“孙公,我们要不要写封自辩疏上去?让朝廷明白,这很可能是建奴的反间计。”
周遇吉这天就主动找到孙传庭提起此事来。
孙传庭摆手道:“大可不必!你忘记熊廷弼的下场了?每有言官弹劾他,他必争之!结果呢,反而惹得言官更加猖狂!这件事不是谁有道理谁就对,等着吧,从我们为在辽南争取民心,只把垦出的良田分给庶民起,不肯吃空饷而行贿于朝中大臣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
嘭!
周遇吉无奈的一拳砸在了桌上。
孙传庭也没有因他的冒失而生气,反而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有旨意!着辽南巡抚孙传庭、辽南总兵周遇吉接旨!”
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内宦的声音。
周遇吉听后忙问道:“是拿我们的旨意来了?”
孙传庭沉吟片刻后道:“出去接旨吧,让人摆香案,对了,记住,如果真是押我们进京,受审时,把一切罪过我身上推,我是进士出身,他们再怎么样,也不会敢贸然逼陛下杀我!这样也能保你一条性命,也算是为我大明留一员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