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华国这边随着奥运的闭幕,一切又逐渐的恢复了平静。世界的目光又再次看向了米国那边,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米国的次贷危机并没有因为奥运而停滞,如果说之前是山雨欲来的话,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厦将倾。不过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即使是这样依然很多人坚信大厦不会倾覆,哪怕他们的理由只是一根支撑的棍子,一根拉扯的丝线这样脆弱。
进入8月以来,刘蜀几乎是每天都会和白铄、梁荧、钟鹏程通话,米国经济各项数据全都乱套了、非巴特准备入股雷曼兄弟、米国讨论“两房”救助计划……这一项项重大的事件,让刘蜀感到有些应接不暇。他预感到决战的时刻越来越近了,说不定就将会在哪天突然爆发,虽然他也按照白铄和梁荧的安排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是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成为指挥这场决战的统帅。
白铄和梁荧只在蜀都短暂的停留了两天,就又一次踏上了米国的土地。华尔街现在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十分熟悉的存在,不过这次再来到这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出大戏即将上演了。
白铄、梁荧和刘蜀及团队众人一同研究了近期的形势后,白铄和梁荧感慨回到华国这几个月,的确还是错过了不少精彩的前戏,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世界500强企业,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面临破产,被收购的事情。由于贝尔斯登持有大量cdo,投资者对其信心下降出现了挤兑潮,贝尔斯登公司现金大量流失,现金储备已基本为零,从而面临倒闭。米国zf通过反复的推演,发现贝尔斯登如果破产将具有相当大的系统性风险,在一番考虑之后决定出手救助贝尔斯登。
大约四月份前后,在米国紧急出手,同意“包底”300亿米元贷款支持后,摩根大通公司随即宣布将以每股2米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公司。收购价仅为贝尔斯登1985年上市时股价的三分一,而就在不到一年前贝尔斯登的股票更是达到159米元。
消息一出令众人咂舌,后来摩根大通与贝尔斯登联合公布“经修订后的收购协议”:根据修订条款,每一股贝尔斯登公司的普通股将可兑换股的摩根大通普通股,收购价相当于提高到了10米元。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与贝尔斯登达成一份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协议,摩根大通将以现金方式认购9500万股贝尔斯登新发行的普通股,相当于贝尔斯登经扩大后的395的股权,每股新股作价10米元。款项将作为应急资金,支持贝尔斯登,应付金融危机。
之后几方又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贝尔斯登总算是暂时度过了危险。而这次的收购意义非常重大,不仅贝尔斯登300多亿米元的不良房地产资产得到了保全,让许多企业在危机中看到了希望,也使许多人更加的确信这次的危机并没有那么可怕。以至于有许多大佬纷纷出面叫嚣危机最为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了回暖的迹象,米元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但是米国zf救援贝尔斯登的行为也成为了大众的诟病,人们指责zf这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救援私人资本家,这也为日后米国zf想要再次出手救援那些破产企业带上了一道紧箍咒。
这一事件正好发生在白铄拜访硅谷和回到华国抗震救灾期间,虽然现在看起来像看纪录片一般云淡风轻,结果早已注定。但大家都知道这事件的经过肯定少不了一番风起云涌,背后充斥着政治的权衡、经济的博弈、利益的交织、宏观形势的把控等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贝尔斯登事件结束后,就在大家一片欢腾之际,许多人并不知道,一些比贝尔斯登更加庞大,影响力更为广泛的企业也是正处于危急的关头,其中一家便是华尔街排名第四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
其实雷曼兄弟的危机原本不大的,要怪就只能怪雷曼的老板“雷总”对于房市的走向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但又过于的自负,他始终认为米国的房地产将会继续的延续辉煌,在危机出现之初竟然大胆的进场抄底,收购了大量的房贷证券。随着危机的深入,这位雷总展现出了“迷之自信”,不断的抄底,不断的亏钱,将一个本来不存在多少危机的雷曼兄弟活生生的变成了冤大头。早在今年3月份时,雷曼兄弟就已经开始出现危机,股价大跌,还实施大幅裁员。后来“雷总”眼见靠自己的确是已经不能挽救雷曼兄弟了,于是非常积极的协调米国zf、财政部,趾高气扬的要求zf救援。但是这位“雷总”平时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异常傲慢,得罪了不少的人,这一点也深深的影响着公司里的企业文化,白铄之前便已经见识过了。虽然大家对于雷总的傲慢要求没有直接拒绝,但真心要帮助雷曼的人却也是找不出几个。
特别是在zf出手救援贝尔斯登之后,这位“雷总”更加有恃无恐了,他心里一想:“嘿嘿,排名第五的你们都救了,老子排名第四,岂有不救之理。”于是时常找到米国zf撕逼:“贝尔斯登300亿不良房地产资产算啥,老子可比他多得多,要是你们不救老子,老子就是颗定时炸d,到时“砰”的一声全都玩完。”
可是这一套看似搞笑的操作在米国还真管用,米国zf上下都慌了,刚刚才救了老五,现在要是老四又出事情,那人心可就真散了,人心要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队伍带不了了,那恐怕整个米国zf都得换上一茬。看来再不好好安抚一下,要是这位老大真的突然那天化身“愤怒的小鸟”玩起了自爆,那还真是不得了。这时“米国zf都是这些资本家开的”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米国zf虽然刚刚救援了贝尔斯登遭到诟病不好再次直接插手运作雷曼,但是财政部长“老财”还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终于把股神非巴特给拉了过来,化身白马骑士给雷曼护驾。“嘿嘿”借助非巴特出手,这总跟我们zf没关系了吧。
非巴特是股神不错,但也不是搞慈善的,资本市场本就是充斥着血腥与残酷。经过一番研究,非巴特搞了一个非常棒的方案,至少他自己看起来的确非常的不错。非巴特准备以单价40米元股向雷曼注资,获得总价40亿米元优先股,这些优先股每年分红为9。
老财看到非巴特愿意出手非常高兴,立刻告诉雷总:“老兄,你的事情我已经给你办好了,接下来你们自己谈,我可就不参合了,不然民众又得给我扣帽子了。”
雷总开开心心的拿过方案,40亿米元呀,嗯,还不错,应该足够我玩到危机结束了吧,等危机一结束,老子就又是一条好汉,哎……等等,每年要分红9,啥玩意?那岂不是非巴特那老小子每年将从雷曼公司拿走3亿6千万米元。妈的,这是投资还是高利贷啊,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再说,就凭雷曼的招牌,怎么可能才40米元股,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雷总直接否决了非巴特的方案,心想:“嘿,老兄弟,还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吧。”不过他并没有和非巴特接触,直接把这份方案丢到了一边,像啥事也没发生过一般。他还是坚信房地产市场很快就会恢复,而且他觉得雷曼公司还是很有市场的,只要他愿意,会有一大把的人排着队来洽谈。非巴特见这老兄也没个回信,好吧,既然你“装聋”那我也“做哑”,投资一事变得不了了之。很久以后据非巴特回忆,当时他正陪着老婆在外面旅游,把方案发给雷总后,因为没有见到回复,他也把这事给忘了。毕竟趁着身体还行,老婆才是最重要的。
米国zf没有办法,可是还不能和雷总翻脸,财政部、米联储又是一番商量,觉得雷曼只能找一个认清现状的买家来接手,一番商议后,准备找对雷曼感兴趣的大英帝国巴克莱银行、米国银行来接手,但是这件事得保密,万一市场知道了雷曼已经到了准备出售的地步,搞不好立刻就会成为贝尔斯登第二。于是,米国zf出面开始小心的撮合巴克莱和米国银行接手“雷曼兄弟”。
时间不等人,二季度雷曼兄弟公司业绩出台后,显示再度亏损28亿米元。在此情形下,雷曼股价每况越下,市场上的投资者、客户显然越来越对雷曼失去信心,要是再这样下去,一旦出现大幅度的抽资,那雷曼可就真的完了。不过雷总也真是厉害,狠起来对自己都下手。他直接打出了三记重拳:一是甩锅,公然斥责高盛操纵股价,扰乱市场,想要搞垮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在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摆明就是说:“不是我雷曼不行,是有人在乱搞,如果能把乱搞的人给干掉,我们还是很行滴。”不过这招虽然烂,还是暂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转移了市场的注意力。二是直接开掉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做出了一副积极改革的新气象,争取公众的信任。第三招则是准备出售公司400亿米元左右的资产,获取资金以度过危机。
雷曼新任ceo也挺厉害,上任不久就立刻找来了高丽买家进行谈判,在他们眼中,这些高丽棒子都是愣头青,是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跟在米国屁股后面舔狗的家伙。前期的谈判还比较顺利,不过高丽棒子们模样傻可心里一点也不傻,谈来谈去只愿意买入优质资产,对于问题最大的房地产资产则不感兴趣,要求剥离这些不良资产。无论雷曼这边如何解释,如何引导,他们就像傻子一样,似乎听不懂。自负的雷总有些承不住气了,觉得进度太慢,决定亲自出面与高丽人谈判。雷总的突然出现并没有获得高丽棒子们足够的尊重,不过雷总不在乎,因为他觉得很快就能让高丽棒子们心甘情愿的拿出大把的钱来。在谈判中,雷总依然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什么?只要优质资产,不要房地产资产,我是要你们来吃屎的,你们还想只吃肉,没门。你们给我从新评估房地产方面资产的价值,必须给我们吃下去。最好还是只消化房地产资产,其它的优质资产就别想了。
高丽人一看这架势,咋地?这是准备强买强卖不成,我有钱我怕谁啊。雷总觉得高丽人太不识相,火爆脾气蹭的又上来了,很不赖烦的瞪着高丽人。
高丽人见状也不示弱,桌子一拍:“你瞅啥?”
雷总也一拍桌子:“瞅你咋地?”
高丽人:“再瞅一个试试”
雷总:“试试就试试!”
正当雷总的气势达到最顶峰的时候,高丽人直接拂袖而去。“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耶,剧本不是这样演的呢?你们给我回来。一向养尊处优,受惯了尊重与爱护的雷总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的下属:“咋的啦,这哥们?以前我面对财政部、米联储可都是这样,人家都是屁都不敢放一个,这些高丽棒子咋就这样呢?这世道还真的变了。”
新任ceo耸耸肩膀,摊开两手,一副无奈的表情“和我没关系,是你自己作死……”
雷总恼羞成怒,好吧!老子这么丢人的事都被你发现了,你也可以滚了。于是雷曼的高层又是换了一茬又一茬。随着雷总一波又一波的“作死骚操作”,雷曼也正一步步的滑向崩溃的边缘。
(接下来的情节在借鉴史实的基础上会根据情节的需要加以变化,在一些事件的时间、经过、细节等方面可能会与大家所知的有出入,希望大家不叫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