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三人一直在走廊等了半个多小时,凯奇已经不耐烦了,气得跳脚却无可奈何。
叶琳娜又出来了,抱歉地说,“姚先生已经休息了,三位请回吧。”
卡米尔忙问,“能否约在明天一早见面?”
“姚先生的架子很大嘛。”凯奇冷笑着说。
叶琳娜歉意一笑,“实在抱歉,姚先生临时有事,他明天要飞东京,具体什么时候返回巴库还没有确定。”
“东京?”杰森眉头一皱。
叶琳娜点了点头,“是的,抱歉。”
房门再一次关上。
三人沉思了起来。
凯奇说,“他去东京干什么?难道是融资?”
这个猜测是很符合逻辑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有钱,有花不完的钱,90年代初期的日本人的确如此,只是许多人不知道,日本人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有这个可能。”杰森想了想,转身就走,“二位,我也得去休息了。”
卡米尔眼珠子转了转,道,“我也累了,凯奇先生,晚安。”
凯奇眯起了眼睛,迅速回到房间给秘书打电话,“订明天最早的班机飞东京,现在就订。”
秘书一样在熬着,他迅速查询了一下,道,“老板,巴库没有直飞东京的航班,只能到迪拜或者阿布扎比转机。”
“查一查姚远是哪个航班,是飞迪拜还是阿布扎比。”凯奇道。
“明白,我现在就查。”
大石油公司的资源是非常厉害的,秘书很快查到了结果。
他直接来到凯奇的房间,神情古怪地汇报道,“没有姚先生的航班信息,迪拜和阿布扎比的航班都没有。”
“没有?难道是假消息?散布假消息……他的目的何在?”凯奇纳闷了。
秘书说,“如果不是假消息的话,可能是专机。不过专机的航线情况需要您亲自打电话去查。”
凯奇二话不说拿起电话就打给了阿塞拜疆空管部门的负责人,几分钟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一架香港国泰航空的波音-747客机明天一早飞往东京,这应该是姚远的专机了。没想到,小小的南方实业老板已经用上了这么大的专机。”凯奇话一说完就觉得不妥。
人家小小的南方实业已经有了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35的股份,相当于35亿吨石油储量,这已经可以比肩世界头号石油公司了。
“买最早的班机,一定要赶在其他人前面和姚远进行一次会面。”凯奇下定决心,他知道,杰森、卡米尔这些人一定不是真的休息了,肯定也在想方设法安排明天飞东京的事。
秘书说,“这样的话,只能使用专机,从迪拜租赁专机还来得及,但是申请航线可能需要公司总部出面协调。”
“我来处理航线问题,你马上去落实专机。”凯奇说。
秘书走到一边打起电话来。
正如凯奇所料,不仅杰森和卡米尔没闲着,其他石油公司、油服公司的代表们也没有闲着。姚远明天一早要飞东京这个消息迅速传开,大家都在应对这个突然的变化。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的姚远就是那个能够牵动无数石油巨头们心弦的关键人物。
在姚远的日程表里并无前往东京的计划,已经布局多个月,现在又把苏望亭调了过去直接负责,俞永安也在几天前到了东京,按照既定的计划,姚远给出大方向,专业操盘手们进行市场的实际操作。
保守估计,日本经济泡沫尘埃落定之时,有高达20亿美元的利润进账。这应该是整个90年代世界股票市场的最后一次世纪级饕餮大餐了。
常人很难抵挡得住如此巨大的短期收益的诱惑,正如马上就要跳楼的日本人一样,他们贪图房地产和股市上的巨额利润,从而忽视了实业,这是日本经济形成泡沫的根本。
根据统计,截至1992年6月,日本银行机构发放的贷款里,房地产贷款占了42,而实业贷款仅为23,意味着实业萧条,基础开始动摇。
但是,直到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依然是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势头。
这便是姚远必须要马上去一趟东京的缘故。
因为苏望亭和俞永安在综合了专业团队的意见后,一致认为继续做空日元风险极大。
姚远不得不亲自去一趟,统一团队的思想。
波音-747在7月2日下午一点半降落在东京羽田国际机场,苏望亭、俞永安一行十几人七八台车在到达口迎接。
飞机足够大,所以除了秦振军留在巴库继续组织勘探队进场事宜外,其余人全部跟着姚远来到了东京。
一行人入住位于中央区的酒店,距离东京证券交易所很近,南方实业把酒店的会议室改成了操作室,已经运行了半年有余。
姚远直接来到操作室听取汇报。
苏望亭说,“除留有8000万美元用于石油期货市场外,我们的其余自己全部投入到了东京股市,过去半年里反复的短线操作做空日元,目前的盈利是1亿2000万美元。”
他对这些数据熟悉无比,道,“姚先生,日本央行宣布贴息,东京股市迎来了今年以来的五连涨,我们分析过日本政府的金融政策,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政府强力托举经济继续向上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阿远,我们最近几笔交易已经出现亏损了。”俞永安补上一句。
姚远没有说话,拿起近期的资料慢慢翻看着。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四大交易所,市值排在第四,是世界证券交易市场非常重要的一环,东京指数下挫,一样会影响到其余三大交易所。
奇怪的地方就在于,过去五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并没有对其他三大交易所形成明显的影响。
这是反常的现象,然而大家都沉迷在虚假的繁荣表象之中,忽视了这个反常的现象。
当姚远看到日本政府贴息到了6时,已经可以肯定,日本的第二波跳楼浪潮马上就要来了。
“广场协议”签署后两年之内,日本企业在股市上的平均亏损是44,日本股民更是亏损了50。
大量的房产无人接盘,业主跳楼自杀,于是有了后来的一个专属名词——跳楼价。
来到了1992年,在日元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没有多少日本人会认为经济会下行,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大买特买,甚至说要买下美国。在这种虚幻之中,泡沫来到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