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奇怪的看了看李四,这不就是个文吏,公爷怎么突发奇想,让他介绍了。
李四恭谨的向孙勇抱拳行了一礼:
“我试着说几句,若是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公爷能指出来。”
一时间,司务厅内, 十几道目光全都汇聚到了李四身上,有文牟的担忧,有同僚的幸灾乐祸,有孙勇的探询,有苏城的饶有兴趣。
李四清了清嗓子:
“孙副总兵在我宣府的排位虽然是第三副总兵,但是按照日常处置的事务来看, 公爷对孙副总兵是寄予厚望的,远超张副总兵与杨信副总兵。”
孙勇神情微愕, 看了上首的苏城一眼。
“这次公爷料定鞑靼部必定会内部分裂, 脱脱不花惨败逃入兀良哈地区,虽然公爷已经下令将生擒脱脱不花献俘京城,交由谢都督掌控的夜不收营处置此事。”
“夜不收营是我军精锐,然而人数过少,一旦擒下脱脱不花,势必会与兀良哈部成敌对关系,若是沙不丹态度强硬,要留脱脱不花,就免不了与我军开战。”
“草原之上,兀良哈的精骑虽然不及瓦剌,但是草原纵横,除了公爷,谁也不敢言必胜,这一战就必须要稳妥的将军来镇压。”
“张副总兵性子莽撞,正面拼杀自然是员猛将,但是主持此类需要斟酌进退的,就不大合适了,就只能用孙副总兵这样的稳妥智将了。”
“啪啪啪”
苏城鼓起掌来。
这个李四, 不简单,可以说所说的话基本都是自己所想,怪不得杨洪肯把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家伙留下来当文吏。
心思、眼光、识人都是一等一的,这样的人才,稍加历练,就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
苏城看向孙勇:
“都听清楚了,需要我再重复一遍吗?”
孙勇深深的看了李四一眼,这个文吏,不简单啊。
“公爷放心,末将明白。”
苏城丢出了自己的信令:
“你领两个千总队北上,全权处置本次与兀良哈的交涉,不到万不得已,不与兀良哈人开战,破坏好不容易与兀良哈建立的关系。”
“不过若是沙不丹实在不识相,那我明军的刀也不是砍不动人。”
孙勇挺身领命:
“末将领命,必把脱脱不花活生生的带回宣府。”
苏城挥了挥手,示意赶紧滚蛋。
赶走了孙勇, 苏城拿起笔,继续写给朱祁钰的折子,目光抬起的时候, 注意到李四还在帅案旁站着:
“怎么,你没事情做了?”
李四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慌张,急忙转身去忙了。
已经低头写文书的文牟摇了摇头,继续低头写自己的文书。
……
第二日,孙勇领军出发,直奔永宁卫。
在永宁卫,孙勇与老谢碰面,说了公爷的安排。
老谢顿时就高兴了,把胸前的棉甲拍的啪啪响:
“我就知道公爷不会让我自己去面对兀良哈人跟鞑靼人,这两天可把我给愁坏了。”
孙勇甲胄满身,慢条斯理的摸着腰带上悬挂的刀,语音得意:
“你可想好了,老谢,擒拿敌酋,北元可汗,那可是大功一件,能够封爵的大功,献俘京城,若是你独自拿下了,公爷可是不介意上奏朝廷,给你一個爵位。”
“若是有我出手,那你可就要想好了,这功劳就得分润我一分,功劳一分,可就不能封爵了。”
老谢闻言,如同吃了狗屎一样,一脸的难看。
好半天之后,老谢压下了身后夜不收们的窃窃私语:
“既然公爷安排下来,那肯定是有深意的,你我听令行事就是了。该你老孙的功劳,我自然不会独占。”
说着,老谢脸上飞起红光:
“若说封爵,我相信跟着侯爷,错过了这一次,也肯定会有封爵的那一天。”
孙勇拍了拍老谢的肩膀:
“你说的对,跟着侯爷,肯定会有封爵的那一天的。”
“你看看军中这些宿将,不被封爵的也多的是,死在土木堡的都指挥使郭懋,京营的都指挥使刘鉴,一个到死都没能封爵,一个这么大年纪了,还得在咱们这帮年轻人麾下求活。”
“他们尚且不着急,咱们急什么,有公爷在上面罩着,只要公爷肯出手,草原广阔天地,咱们还用发愁一个封爵。”
……
京城,朱祁钰看着手上的奏折,疲惫的脸上多了一丝欣喜。
成敬在旁边陪着小心:
“皇爷,曹吉祥也是可用之人,也是知兵之人,军伍之事,内廷诸人,能比肩他者并不多。”
朱祁钰揉了揉眉心:
“此事再议吧,缺人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用,你仔细思量一下,看还有没有别的可用之人。”
“内官监虽然人不多,几万太监还是有的,陕西的刘永诚就不错。”
成敬无奈的应了。
舒良进来禀报:
“皇爷,兵部尚书于谦,内阁大臣丰城侯李贤求见。”
朱祁钰摆手示意命两人进来。
很快,于谦与李贤就进了殿内,拜见了皇帝之后,拿到了朱祁钰刚才看的诏书。
于谦第一个看完,看过之后,整个人都呆了,连李贤把奏折从他手里拿走都不知道。
李贤看完之后,第一个表示赞成:
“若是能够生擒鞑靼部可汗脱脱不花,这就是对蒙古人巨大的打击,是彰显我明军气势的大好机会。”
于谦叹了口气,说了一句让朱祁钰毛骨悚然的话:
“陛下可想好了,若是让忠国公收取宣府一地过境商人的税收,会带来什么恶果,会引起什么样的非议吗?”
朱祁钰想到了那天晚上与苏城的宣府夜谈,收取商税就是与江南财阀开战,若是不能压过江南财阀,自己的皇位都有可能被反覆。
朱祁钰笑了:
“于先生多虑了,收取过境宣府的税收,只是苏城试点一种开平卫被收服之后的养兵之法,若是成了,开平卫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供养开平卫的军队对朝廷就不再是累赘。”
“去年土木之事,也不会再重演。”
于谦神情微愕:
“只限于宣府一地?”
朱祁钰笑了,是那种凡事尽在掌握的笑容:
“那是当然,于先生以为呢?”
于谦长出了一口气,语气轻松:
“既然如此,老臣没有异议,忠国公此举若是能成,朝廷就能少了一大笔开支,取之于宣府,用之于开平,此事臣以为可以试行。”
李贤也在旁边附议:
“臣以为忠国公此举可行。”
“但是与鞑靼部一事,臣以为要慎重,若是挑起事端,引得太上皇南归变难,朝内多数臣工,怕是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