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太子想要加征商税(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还请于尚书和张尚书留步!”

朝会过后,有个面白的宦官拦住了即将离去的于谦和张凤,笑着对他们说道,“陛下请两位去内阁参加个会议,说是有大事相商。”

这当然是不可能拒绝。

所以于谦和张凤转变方向,前往文渊阁而去。

而在那边,内阁的首辅陈循和高谷各据一边,显然在政见上矛盾频繁,不想再给对方做脸面了。

其他阁臣不愿意被迫站边,只是沉默的坐在一旁。

朱见济不理他们的对立行为,只顾着喝水润喉咙。

自己下朝驾着羊车到这里也是很累的!

景泰帝更不在乎这种东西,只是随便一摆手,让他俩赶紧坐下。

“敢问陛下有何要事?”

六部长官参与内阁会议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像今天早朝刚过就把人拽过来,的确是前所未有。

景泰帝看了眼儿子,对着于谦说道,“今日找你们过来,自然有几件事吩咐——”

“一是要增选两位阁臣,处理近来繁重的政务,朕与太子相商后,决定提拔王文与李贤二人,各位卿家有何意见?”

李贤是可以的,他的身份适当并且有政绩傍身,入阁只需要别人推他一把。

而朱见济并不介意当这个给李贤借力的人。

不仅仅因为李贤曾经对着守旧派伸出正义的背刺,还因为朱见济曾经翻到过他以前呈上的奏疏,里面提到了“鼓励火器发展”的话。

这显然是一位对火器威力有深刻了解的官员。

朱见济需要这样的人才来为自己打工。

但另一位就有点出格了。

“王文任吏部尚书,为二品大员,其人入阁并非小事……”高谷说道。

景泰帝无所谓的打断了他的话,“近来六部与内阁交流频繁,但每每论事,都要差人去值班房请人过来。朕念着使王文入阁,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故而如此。”

这是为了你们着想啊!

工作效率提高点不好吗?

在皇帝明确表示“他就要”以后,本来持保守意见的高谷便无话可说了。

因为在内阁权力还没扩展成大明中后期的国家中枢时,它在法律上的定义就是皇帝的秘书。

即便是到了后期,非法管理国家大事的内阁也能被皇帝想换首辅就换首辅,何况是一名阁臣?

于是在景泰帝的支持下,王文光荣的成为了大明朝首位以尚书之身加入内阁的臣子。

“除此之外,是太子提议的征收赋税一事……”

景泰帝对着儿子招招手,示意该他上场表演了。

反正主持内阁会议的早就是朱见济了。

如果不是因为“增收赋税”一事牵扯过大,需要皇帝来震震场面,景泰帝一下朝就要就回去补觉了。

“收税?”

“近年天灾如此,陛下之前已经下旨减免了,怎么眼下出尔反尔?”

内阁的诸位大臣都疑惑的看向朱见济,觉得小太子这有福的相貌,不像个会压榨百姓的。

“自然是有所原因的。”

朱见济润好了喉咙,便提着自己腰间的玉带,冲着张凤一点头,“张尚书,孤前面让你带来的关于今年户部的各项开支明细,你可准备好了?”

张凤顺从的将带来的厚重资料拿出。

他一早就塞到了衣服里,把自己撑得跟突然发福了似的,早朝时随时准备着响应小太子的要求,谁知道都下朝了还没让他掏出来。

张凤都快怀疑小太子是不是忘了这回事。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朱见济将这份档案交给臣子,让他们自己先看一看。

自打他提出来的表格法得到金濂的认可并且大力推行后,张凤萧规曹随,仍旧坚持。

所以户部做的今年各种预算,他们还是看得懂的,还有数学好的在心中迅速算出了今年可能要花费的钱数,同时隐隐猜到了太子接下来要说的话。

“今年要赈灾,要练兵,还要分发俸禄……”朱见济摸着腰带上的玉扣,长声一叹,“孤也不瞒各位卿家,国库是没什么钱了。”

“臣前日便给陛下上了一封奏疏,恳请莫要再免除受灾之地的赋税,可以小额征收,以缓解财政匮乏。”

张凤也开口说道,印证了朱见济不是在对他们卖惨。

因为预计的支出和往年收入摆在眼前,户部那边空荡荡的库房也是中央官员差不多都知道的一件事,阁臣们的面色也沉重了。

“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陈循缓缓开口,仿佛带着千分悲痛,完全不想对着老百姓收税,但只能向现实低头,“骂名我等作为臣子,可以承担……”

朱见济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谁说孤要对平民收税?”

“孤和父皇商议说了,要加征商税!”

“此事万万不可!”

内阁之中有人忽然脸色大变,急忙进言,“我等为官,岂能与民争利呢?”

“百姓流离,经商者也在其中,哪里能承受更重的赋税呢?”

“还请陛下三思!”

景泰帝都被他这么激烈的反应给唬住了,“太子还没说明白要如何收税,你就如此激动……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吗?!”

江渊呐呐,不敢多话,只是注视着小太子。

朱见济露齿一笑,极为灿烂,“常听江侍郎爱好议论,如今一看,所言不虚。”

“嗤——”

堂中有人忽然发出一声轻笑,对象自然不可能是朱见济。

江渊恼怒的看向笑出声的萧滋。

萧滋摆出一副对不住的样子对他拱了拱手,眼神却是全然的看热闹。

正如陈循和高谷玩内斗一般,

萧滋跟江渊也是不对付的。

江渊更加尴尬,只恼怒自己嘴皮子溜惯了,情急之下竟然没想过后果。

好在朱见济饱含深意的眼神没有在他身上停留多久,只是抬起头看着顶上的多彩夺目的装饰说道,“征收商税,自然是有深思熟虑在的。”

其实大明朝的工商业税低下,起先也在于朱太祖定下来的一系列政策——

由于大明立国之初,万事以恢复农业生产为主,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再加上太祖皇帝可怕的掌控欲,不但规定了“户籍”政策,还对工商业采取了“垄断”的方式,从此什么工匠都归属于朝廷,做各种生意的人也必须获得官方认可才能够行动。

民间工商业非常不景气。

所以税收也很符合当时的经济特点,规定收取的数额低下。

但现在不一样了!

开国将近百年,民间的经济早就从蒙元摧残中恢复过来了,甚至因为太祖皇帝的安排,还出现了不少巨富。

商人们很有钱,朱见济还能猜到在不禁止官员涉及商业的情况下,有些官老爷也很有钱。

而朝廷很缺钱。

老子曾经说过,“损有余而补不足”。

朱见济对景泰帝仔细分析过其中利弊后,最后统一认为,是时候劫富济贫了!

不要以为皇帝很富有。

当一个皇帝想做点正经事的时候,他总是能发现自己身边到处都要花钱的地方。

趁着现在民间的那些商人还没有报团起来,还沉浸在自己的发财梦中,渴望通过财富获得地位和权力,

趁着皇帝手里的兵权还在,朱见济认为需要赶紧为朝廷的税收政策升个级。

现在不做,

以后想做就要难上天了。

    小黄书akxhs1.com为你提供  我要做明世祖 最新章节阅读;小黄书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